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五代十国往事 第824章 征淮之楚州战役(中)

显德五年(958)正月初一,柴荣在楚州城下过春节,接受群臣的朝贺。

柴荣发表了新年致辞,随后亲自到楚州水寨前线视察,鼓舞士气。楚州水寨里建有了望楼,高百余尺,这是水寨的制高点。柴荣在距离它二百余步的地方停下,与身边诸将商量攻克它的办法。

这时候,楼上的守卒也看见了柴荣。守卒对柴荣破口大骂,此君嗓门甚大,所言甚三俗,把柴荣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

柴荣大怒,命人将其射杀,然而那人在二百步外、百余尺高的楼上。

当时,一步约等于五尺,一尺约等于0.33米。一百尺就是33米多,十层楼的高度,李白有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所以这里的百余尺很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射手与之水平距离300多米却是不争的事实。300多米远,近十层楼高,鲁班看了会沉默,后羿看了会流泪。

后周射手皆不能及,那厮见状更加肆无忌惮。

这时候,柴荣忽然想到一人,此人正是国服射手——马仁瑀。

马仁瑀自幼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是所有“差生”的祖师爷,是问题儿童的教主、偶像。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被父亲送到正规学校学习,结果他旷课逃学,被校长开除学籍。父亲无奈,只能将他转学,送到了民办学校,本书开篇就讲述过唐代“六学二馆”的教育体制,民办学校基本就是“扫盲班”,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认识几个常用字而已,全部的教材通常只有一本,比如朱温的父亲只会教“五经”,故人送外号“朱五经”,而马仁瑀来的这所民办学校,则只能讲授《孝经》。

父亲不求他能金榜题名,只求他能认识金榜上的字。

老师耐心教了十几天,马仁瑀竟然连一个字都没学会。老师气急了,就用戒尺将他一顿责打。这一打,打通了马仁瑀的任督二脉,当天晚上,马仁瑀就潜入学校,放了一把大火,把学校化为灰烬,连老师都差点儿命丧当场,“仅以身免”。

一言不合,火烧学校,马仁瑀绝对是偶像级别的存在。

这场大火之后,马仁瑀彻底告别了读书生涯,正式成为街溜子,而他真正的天赋在这个时候才逐渐崭露:马仁瑀纠集了附近村落中像他一样的几十名问题儿童,每日聚在一起嬉戏,他们也玩儿小孩儿过家家的游戏,马仁瑀自称将军,其余孩子则是兵卒,马仁瑀指挥他们摆成阵列,每天玩儿真人CS,土嗨土嗨的。

马仁瑀玩儿的很认真,也要求每一个人必须认真。比如,大家每天都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赶来集合,迟到的,就要用鞭子责打,比“失期,法皆斩”稍微人性化一些。因此,孩子们都敬畏他,不敢违背他的命令。

同时,马仁瑀还经常自掏腰包,买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水果,然后分给大家吃。

如此赏罚分明,孩子们更加亲附他,公推他为“夏津县扛把子”。夏津县,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当时隶属大名府(魏州)。

一般来说,能在小伙伴中呼风唤雨扛把子的,除了要赏罚分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副好体格,拳头是最有效的通行证。马仁瑀天生神力,十来岁就能拉开二百斤的硬弓。

郭威坐镇魏州的时候,听说了这位魏州古惑仔、夏津县扛把子,于是召来喝茶,见到本人之后甚是喜欢,立刻把他安置在身边,当自己的保镖。郭威称帝后,马仁瑀也就顺其自然成了亲军将领。

柴荣即位后,对郭威留下的侍卫亲军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让他们在皇家园林里比试箭法。马仁瑀拔得头筹,射得又远又准,柴荣赐他锦袍、银带,以示嘉奖。

“高平之战”中,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致使右阵濒临溃败,马仁瑀大喊一声“主辱臣死”,跃马而出,一口气射杀几十名北汉士卒,极大鼓舞了士气,稳住了阵脚。战后,马仁瑀也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升迁的将领。

楚州守军虽然团战、对线都不行,但嘴上功夫了得,开语音骂大街,柴荣还无法屏蔽,盛怒之下,终于想起了善射的马仁瑀,于是把他召过来。

马仁瑀摘下硬弓,“吱吖吖——嘎嘣嘣”拉了个满圆,憋了个大招,“嗖——”地一声,楼上那人应弦立毙。

后周阵营一片欢腾点赞,“太酷了”,“666”,“高端操作”。

正月初五,王汉璋奏报:攻克海州。

柴荣仍命韩令坤暂代扬州军府事,随后考虑把水面力量从淮河转移到长江。楚州城北有个北神堰,是古邗沟入淮口,因古邗沟的水位高于淮河,故在此筑堰,以防倒灌。如今,因北神堰的存在,使得柴荣无法把楚州的战舰直接运往长江,于是准备开凿楚州西北面的老灌河。

工匠们实地考察后,却说地形复杂,不利开凿。柴荣亲自视察,化身工程师,现场传授施工技巧,然后征调了楚州附近州县的民夫,十天左右就竣工,省时省工省料,令工程师们十分汗颜。

很快,百余艘齐云巨舰出现在长江水面上,南唐大惊,以为神兵天降。

正月初十,后周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