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沟通之后,周不器就更加明确地做跨境电商的方向。
来魔都之后,见到了柳晴,也见到了沈向阳。
然后,周不器跟沈向阳一起去了首都,在贺阳的安排下见了中国围棋院的领导,签下了一份合作协议。
只是一个很小的合同。
沈向阳在带队开发Rokid-go这款人工智能的围棋产品,这个过程中需要顶级的围棋高手来配合,又不能泄密。
最顶级的一流高手就没必要了,找两个差不多点的年轻陪练就行,每次陪练的费用每小时1000美元,其中棋手拿到200美元,棋院分到800美元。
这是小事,运作起来很容易。
不过另外一件事就比较复杂了。
紫微星国际完成了对雅虎的收购之后,要进行各个层面上的重组,要整合资源,以免造成重复性的浪费。
沈向阳管的就是科研领域。
雅虎作为硅谷巨头,有着世界第一流的技术水平,底蕴比紫微星可强多了。就目前掌握的内部技术来说,对比紫微景国际那也是遥遥领先。
这也是中美两国在科技研发领域的不同思路导致。
周不器很重视技术的研发,紫微星为此也有很大的投入,可他仍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企业经费的掣肘,在研发领域很功利。
更多的是应用型的研发。
所谓的应用型研发,就是跟一线的产品息息相关的研发,是为了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紫微星现在是两院制,这种应用型的研发,就是由紫微星工程院来做。
还有一种研发,就是不参与任何跟产品直接相关的事情,只是需要一些可能存在的未来科研方向,去做一些背后的科学研究。
这个业务,由紫微星研究院来做。
比如,紫微星研究院最重要的三个板块:人工智能,云计算和AI芯片。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纯科学研究。
不过,这是周大老板亲自拍板,给研究院圈定的研究框架,都是有先知先觉控场的。所以功利性很强,目标也很明确。
现在紫微星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就源自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AI芯片还比较远,暂时还处于纯科研的阶段。
这就是走捷径了。
正常的科技巨头做科研,哪能把赛道选得这么准?
就比如云计算,谷歌的研究院可能做了20个大方向的深度研究,由无数的科学家在默默付出、辛苦认证,投入了十几亿美元的试错,才最终认定了云计算的这个方向。
紫微星就不同了。
周大老板一句话,就直接上马云计算的科研了。
简单直接。
上来就把所有的错误选项都排除了,认定了最后的正确答案。
没有一丁点的试错成本。
这也是紫微星还没上市就能有今天这般成就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商业模式层面、产品层面还是科研层面,不需要试错,所需的经费就大大降低了。
周大老板就是神!
因为有他在,紫微星和紫微星国际根本不需要走弯路,既省钱,又节省了效率,这才表现出了国内外两大科技巨头并肩的格局。
科研是九死一生,死了很正常,成功了才是例外。
所以国内的科技公司都不愿意做科研,就算做科研,也都是应用型的科研。
最大的原因就是没钱,很多公司账上一共就那么点钱,又没有周不器的先知先觉,靠着美式的科研模式去在几十个技术赛道中不断地实验、重复,不断地试错……什么都没研究出来呢,公司先破产了。
雅虎就是典型的美式的科研模式。
雅虎旗下有一个全球研究院,有“七院一中心”。
“七院”,就是分布在全球的七大研究院,分别在美国硅谷、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纽约、印度班加罗尔、以色列海法、智利圣地亚哥以及国内的首都。
“一中心”,就是位于国内首都的雅虎全球研究中心。
七院,做的都是科研型的工作,跟产品无关,做的是科学研究,是在几十个技术赛道中寻找正确的赛道。
相当于紫微星研究院。
“一中心”,做的就是应用型的研发了,负责开发、交付产品。
相当于紫微星工程院。
为此,沈向阳在很多年前就有一个很准确的概括:“研究院的科研,面向的是公司战略;工程院的科研,面向的是公司业务。”
前者是寻找正确的技术方向,在技术的支持下为公司寻找下一个战略方向;后者是为产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
雅虎在寻找未来的出路方面,搞了七个研究院;在业务的发展方面,只有一个研究中心来支持就够了。
可见雅虎对未来的焦虑,以及当下业务的萎靡。
可以肯定的是,雅虎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