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文会可谓是群雄逐鹿,许多人族诸国各地世家子弟皆来参加,都是非常年轻的儒道进士,汇聚了人族各地的精英和天才,即便是今年在孔城圣院举办的中秋文会,也都被岚州的中秋文会压过一头。
这一切可都归功于杜宁无比强盛的文名,才让诸国众多学子前来参加。
还有许多翰林、大学士和大儒等在文坛上极具名声之人也都来到岚州城,一同观赏这场比圣院中秋文会还要更为热闹的岚州中秋文会。
一部分读书人因为从其他地方远道而来,只想准时的参加今晚的中秋文会,没有参加杜宁法家圣道新思想的讲学,从而错过亲眼见证杜宁开创杏坛圣地的历史,一个个都懊悔不已,简直是比丢了黄金白银还要难受。
也有法家读书人因为对《华夏新律》的否定,也都不屑于参加杜宁的讲学,只是单纯为参加文会而来,在听到岚州文院成为杏坛圣地以后也都呆若木鸡,难以接受杜宁居然以他们所否定的圣道思想开创了杏坛圣地,这岂不是说明他们都错了?
此时,从诸国前来参加岚州文会三百多名学子已经准备就绪。
洪黎继续主持文会,对众人声如洪钟道:“既然是中秋文会,那么文会的主题自然离不开‘明月’二字,所有的诗词文章当以‘颂月’为主,那么洪某现在宣布文会正式开始,请诸位学子开始进行创作。”
话音落下,诸国学子立即在各自的案桌上铺纸磨墨。
写诗作词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或是借景抒情,所以中秋文会的主题必然离不开明月,也正是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之下,才能够让众多读书人文思泉涌,从而写出较好的诗词来。
文会规定时间为两刻钟,但是诸国学子为了参加中秋文会早已有许多准备,故而在洪黎宣布文会开始以后,一个个都奋笔疾书。
不多时,第一篇诗文已然写成,呈递到了洪黎手中。
其他慢上一拍的读书人顿时面露些许无奈之色,文会之上文名相争,这场文会广受文坛关注,第一个被念诵的诗文必然会被众多人记住其作者的名字。
“这是一位云国学子丁维所写的诗,我来给大家朗读一遍,以抛砖引玉。”
洪黎先是报了学子的名字,诵读起了诗文的内容:“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好诗!这首诗通俗易懂,起码有达府之才!”
“丁维兄首当其冲,可喜可贺!”
“丁兄文采斐然,甘拜下风。”
文会场地,许多进士学子纷纷出声恭喜,表示祝贺。
“不敢当,不敢当,小生献丑了。”
那个名叫“丁维”的学子急忙向周围的人拱手还礼,尽显谦虚。
“哼!此等诗文居然也好意思拿出来献丑,真是可笑之极!”
“云国进士读书人写诗作词也就只有这点水准而已,难登大雅之堂。”
“也就只有那些相同水平的人,才会对他有那么高的评价。”
然而在辽国读书人那边,却响起了一些讥嘲的声音。
云国和辽国之间的文坛争斗本就激烈,文会上只要是有云国人和辽国人在,双方必然会进行无比激烈的文名之争。
若换作是杜宁亲自下场,被说是这些辽国学子,哪怕是所有诸国进士精英学子加起来,恐怕也都会被杜宁一个人给比下去。
然而杜宁现在已经成就大儒,有了属于自己的法家圣道新思想,即便他的年龄与这些进士学子们相差不大,也不能与他们同台竞技,那几乎都不用比,身为主持人的洪黎都可以当场宣布杜宁获得魁首,相信全场众多读书人之中绝对不可能会有人持反对的意见。
这两年来,杜宁的文名死死压过辽国文坛一筹,让辽国大多数读书人都很是难受,只觉得胸口好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一般,几乎就要喘不过气来。
现在,云国代表队那一边没有了杜宁的参赛,使得辽国人在云国人面前重新恢复了无比强大的自信心。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在诗词文章方面的造诣远远不如杜宁,但是除了杜宁之外,他们辽国人又把哪个云国人放在眼里过?
输给杜宁也就罢了,他是云国万中无一的天才,可并不是每一个云国人都像杜宁一样都是天才,他们不可能会输给其他云国学子。
杜宁晋升大儒以后,属于杜宁的时代犹如昙花一现,已经成了过去式。
而现在,辽国人要把曾经拥有的文坛骄傲和荣誉,从云国人后起之秀身上找回来。
此时此刻,那些辽国人何等的得意洋洋。
云国人学子们顿时面露怒色。
“你们说什么?居然如此不将我们云国学子放在眼里,看来你们辽国人已然忘记,云麒君曾以一人之力文压你们辽国的战绩。”丁维大声道。
“哼!云麒君乃是人族天才,输给他我们心服口服,但……”
其中一个辽国人微微抬头,他无比轻蔑的看着丁维,指着他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