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犁汉 第三百四十二章:易阳

雨维持的时间在半刻时间左右。

半刻时间一过,弓箭手随身携带的箭失就消耗结束,就只能等待后方辎重送来新的箭失了。

这些数据,是张冲测算多次得来的。他要让每个统兵将都知道这些数据,这样才能做到合理调度弓箭手的火力。

除此之外,张冲还要让统兵将了解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箭失。

泰山军以前装备的只有一种标准箭失,那就是一种轻箭,多用于打击无甲目标。但随着泰山军遇到了汉军主力部队,其披甲率堪比一流,那就需要配更短,更重的箭杆,专门破甲。

如果将领不知道这些信息,杀伤力将大打折扣。

实际上,这些都是泰山军武备学堂要教的内容,和过往那种神之又神的兵法相比,张冲以后世总结归纳的方法论,开始整理一种可复制的科学兵法,而这些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些都是泰山军准备的军备情况,除此之外很重要的另一个储备就是粮秣军需的准备。

战争从来都是一场物资的战争,吃穿用度哪一样不能少。

那这些物资都是哪里来呢?当然是来自老百姓,无论是田赋还是口赋,各项物资都是靠老百姓来供集。

但这些东西提供的都是原材料,还不能算为成品。

而这个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就是汉室自己的官办作坊来准备的。

实际上,秦汉军国体制的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就是直接掌控这样的生产。数十万官奴婢夜以继日为帝国生产源源不断的物资。

但即便是这样,这也只是常规式的军需补充。

更多的情况是税吏们会直接下到乡里,直接征用货物,根本不会有任何补偿。有些时候,上面管的严了,这些税吏也会给一些有划痕的木筹来抵账。

税吏将竹筹从中间噼开,然后一人拿一半,意思是后面拿这个到衙署换钱。但实际上,这些竹筹根本没用。

这就是苛政勐如虎,而税吏勐于虎。所以每一次征发对小民就是一次破家。这也是汉武伐匈奴,能将天下耗一半的原因。

但这些都是汉军不得人心的举措,以吊名罚罪起家的泰山军是不能这么做的。一旦做了,民心丧尽。

但军队需要物资,尤其是泰山军的甲士普遍要吃肉,这些补给又能从哪里来呢?

还得是从老百姓手上来,不过泰山军引入了一项制度,就是盐票。

就是泰山军从地方上征调了物资后,会配发一批盐票,到时候各里社的可以以此到县里换取盐。

除了这些,邺城附近根据地的分田户们,尤其是已经结成农社的,都需要承担支前任务,一方面是运输物资,一方面是组建担架队来救助伤员。

但无论如何,战争都是非常消耗民力的,尤其是现在春耕在即的情况。

张冲这一次北伐为何只打到赵国北部?就是考虑到了这个现实因素。

但好在,这一定程度的消耗和将要获得的收益来比,无疑是划算的,也是能扛的住的。

也幸好有那批敖仓粟极大的减轻了邺城人民的负担,不然泰山军也不敢如此频繁的征战。

但泰山军要面对的最大麻烦还不是这些战备的征集和准备,而是如何将它们运输到前线。

实际上最佳的运输方式当然是依靠水运。

泰山军也在原有汉军魏郡舟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水师,然后濮阳那边又还有一支大河舟师。

但很可惜,在泰山军从邺城到襄国的二百里距离上,没有一条河流可以为泰山军所用,换句话说,泰山军要想北上只能依赖陆路运输,那这个耗费就大了。

要是后面再北上进攻冀北四郡,都靠陆路的话,不仅机动慢,还空耗钱粮。

说到这里,河北地区就比中原地区要差在这里了。

中原地区水网纵横密集,所以能快速机动。但河北地区因为大多数河流都是从太行山地区发源的,而河北地区就是西高东低的形势,所以河流自然多是东西走向。

所以河北地区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就要比南北之间更密集。

日后曹操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也还是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的运河。现在张冲打襄国还行,到日后也还是要老实的挖掘运河。

但现在,张冲只能让车马营,加紧制作牛车和手推车,为之后的北伐做最后的准备。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之前泰山军流动作战,自然没有这些考虑的。东西不够,打几个坞壁就行了。

但现在泰山军坐下来了,要认认真真打一场攻防战,就不得不面对这些。这是一个势力成熟的必经之路。

……

承天元年,共和元年,二月十五日。

在一番誓师之后,主帅关羽率领所部左军校尉部四千,突骑千人,青州兵万人,浩浩荡荡的向着北面邯郸而去。

在行军三日后,大军抵达邯郸补充了一批物资和随军营夫,大军继续北上,并于次日进抵丛台,立下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