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赞歌
车马粼粼,精甲曜日,根车内,张冲正和荀攸核对这一次的出征序列。
从太原到上党,要先行南下走至祁县一带,然后再向东穿过蒋谷大道、轩车岭,就可进入上党地区西北大门武乡。
这一段路其实并不长,从太原西南下走上党,也就是二百余里,其间每三十里又有一处驿站,道路非常发达。
实际上,当张冲的车架出太原门的时候,其先头部队早就已经抵达到了蒋谷大道外的谷口团柏谷。
本来,张冲是不想坐这种慢腾腾的轩车的,但为了方便和幕府吏士交流军情,才不得以坐了这大车。
他们有啥?没军功,没筹划、没经济,再不给王上唱唱赞歌,他们还有什么价值?
这些人本就是并州的投降派,被泰山军收入幕府后,一直惴惴不安。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而一旦占据河东,就可以直接从茅津渡口过河,进入弘农陕县,然后沿着崤函道向东,从西面威胁洛阳。
如今,泰山军和关西军对峙的第一线依旧是雀鼠道附近,虽然介休之战后,关西军将谷内的兵马全部撤到了谷后,但依旧在谷间修建壁垒阻挡泰山军。
而第三条路,就是刚刚说的走王屋道。
而现在在车内,张冲就在听蒙沮讲这些地区的情报,做到知己知彼。
可以说,这条路也是并州地区进入洛阳的主要通道。昔日并州丁原带着边军南下的时候,就是走的这条路。
这里以前就南阳,为太行山南之意。过去,晋人得之而霸业成,秦人得之而能与三晋争,前汉争中原,则先定河内,本朝光武经营河北,则以河内为固,进而复洛阳。
不过,从北面进入洛阳虽然只有河内这一条路,但进入河内却有三条路。
“张王,我也有一诗献上。”
但张冲的攻势这么声势浩大,洛阳方面也不全是蠢蛋。
当这声音穿出的时候,全场先是一静,然后下面道路上的车马粼粼中,无数军吏开始呼和。
一方面尽可能聚集兵力进攻一敌,另一方面又有多路配合,既能齐头并进,又能左右钳形攻势,互相减轻压力。
东面,有黑夫之河济军团,从濮阳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可直趋虎牢。但这条路上有盘踞在陈留一带的张邈势力,如果黑夫走这一条路,两军必战。
而第三军大军则是邺城留守张旦,统兵两万,沿着太行山北麓南下河内,然后三军于河内野亡合军,兵军入洛。
“老郭,急什么,咱们泰山军允许人说话。”
他们沿着汾水和峨眉台地构建了一条防线,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玉璧。
但之后,张冲和诸多幕僚仔细研讨后,还是放弃了这条路。
而要想从北面进攻洛阳,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区一个渡口。
从这里穿越太行山麓,就能过长平、上党二地,然后沿着多处水道进入太原盆地。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走这一条路,会逼得关西和关东联合。崤函道本就是处在两京之间,而一旦张冲横插而入,谁也不能保证两京不会摒弃前嫌,联手夹击泰山军。
“王上,此词确实好词,音律对仗齐整不说,其格局更是远超同侪,是一等一的好词。”
张冲看过去,是那个叫王机的,据说是那个倒霉的护匈奴中郎将王柔的儿子。
这诗说实话还行,再加上令狐邵的嗓音不错,清正有磁性,将这首小词唱得还是有味道的。
那王机卖弄机心逃过一劫,这会也借着机会赞美道:
“张王此词比卑下的词,更磅礴大气,当卑下春伤悲秋的时候,此词作者早已悲悯人心。非体恤民心的大英雄,何能作此词?”
先是最重要的孟津渡,关东军就建立了三条城。分别在北岸、河心沙洲、南岸各修造了三座坚壁,取名“河阳三城”。
众人忙呼唱喏。
车马还在走,人有点昏昏欲睡,突然,蒙沮讲到了一条信报,让张冲精神一振,却听蒙沮道:
“京都的情报送来,疑似朱儁的人物回京了。”
但在这一片和谐中,有一人却叹道:
而当前,泰山军并没有在中原进行决战的准备,是以黑夫之河济军团可为牵制陈留敌军的作用。
从临汾走汾水可以趋龙门渡,占据进入关中的门户。从闻喜穿谷口,可进入河东腹安邑,占据富庶盐池。
那郭图直接站出来,怒斥:
于是,张冲立高坡,气成丹田,继而放声高歌:
“起刀兵,换太平,直叫天下复清明。”
不然泰山军从这三条路并力进攻河内,能更稳操胜券,而不像现在主力大军要先攻克上党。
而陈留张邈和豫州的袁绍为盟友,一旦陈留地区爆发战事,袁绍必定参加。
而除了野王城,京都在河内的重镇还有汲县和轵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