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但为君故 第十四章

帝王纳后,虽有各司忙碌,太皇太后和杨太妃也少不得过问细节。

眼下礼部已经议论好了仪礼流程,就待遣使去顾家了。自那日顾家太夫人接回了媛媛,宫里召顾林生回京的旨意也已经发了出去,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

这日太皇太后又和杨太妃说话:“先皇后和先帝去得早,多亏你一直在后宫照看着几个孩子。除了六郎外,皇帝的几个兄弟已陆续出宫建了府,到如今,皇帝也要娶娘子了。”

杨太妃恭维道:“妾哪敢邀功,是您不吝赐教,妾学着做这些,勉强让您看得过去罢了。”

先帝的几个妃嫔,虽也偶尔有争风吃醋的事生出,但整体皆是识礼顾大局的人,尤其这为杨太妃,为人细致,做事稳妥,这几年来把后宫的事料理得井井有条,这才让太皇太后能安心顾及朝廷事务。

言说起照看先帝的孩子,杨太妃为难地说给太皇太后听:“方才得了太皇太后夸赞,此刻妾就要给您请罪了。听说六郎这几日精神不大好,连膳食都吃的少了……”

这些天太皇太后大多在听礼部的官员说皇帝大婚的事,因而忽略了尚住在宫里的几个孩子的晨昏定省。,此刻便道:“炎天暑热本就食欲差,他精神不大好,皇帝应该请医正给他看看。”

傅练本不由杨太妃抚养,奈何近期傅祯也没什么心思管他,杨太妃少不得跟着费心,这时斟词酌句道:“妾问了他的保母,方知前几日陛下……责罚了侍奉他的人,更是把几个内臣打发去了掖庭。”

紫宸殿连冯全都不清楚傅祯何故忽然冲六大王拉了脸,后经王顺提醒才恍然大悟,却也是对此缄默不言,当杨太妃问起时,他们只是满脸作难,统一说陛下要让六大王拜师读书。

于是,杨太妃也只和太皇太后说:“大约是陛下觉着六郎到了读书的年纪,不宜整日疯耍玩闹吧。”

太皇太后闻言挑了眉。

傅祯是先帝长子,先帝最是疼宠他,两岁时就封了太子。向来太子以修身养德为重,偏是五岁的时候,先帝担心读书辛苦会累着他,明明看出他聪敏,竟也不顾及日后朝臣对未来主的评价有失偏颇,居然说恐其年幼领悟力不足受先生斥责,愣是待他长到了七岁方拜师读书。

彼时傅祯为皇太子,尚且能捱到七岁正式读书,这个时候反而嫌傅练吵闹了。

即便他这想法是为傅练好。可太皇太后还是觉着此事蹊跷得很。

隔日唤来傅练,太皇太后果见他整个人都恹恹的,便问及此事,傅练居然因为悟到了君臣之礼不敢依着本心说话,况且他知道阿婆喜欢顾家娘子,他却急着告知陛下顾家娘子出宫了,原本希望陛下能开心反而让自己的人遭了惩罚,便也没脸说实情了。

又过三日,顾林生抵京,入宫觐见圣人和太皇太后。

去岁冬季他才回京述了职,眼下边境无战事,京中也安定,却忽然召其回京,顾林生心有疑虑,这趟返京多少有些不安。

依着傅祯对顾家的印象,那自然是国之重臣,偏是因着纳后之事,傅祯觉着顾家借着军功轻狂无礼,就要欺辱到他头上来了。

这次见他,傅祯面对将来的国丈,仅仅是有几句场面上的问候。

君王对臣卿有疏离感,臣卿们并不会疑心君上有过错,反而会认为君王性子如此,他们往后更应小心。

太皇太后倒是问得细致,诸如陇右粮草是否充足,开垦屯田是否顺利,所牧马匹是否优良,以及互市情况如何等。顾林生不敢有所欺瞒,如实奏报后,却也免不了吐些苦水。

国朝实行府兵制,战时用兵,闲时农忙,然则国朝疆域扩大,需要将士长期离家戍守,而战争之多,百姓难□□离失所,或是脱籍为奴,或是逃亡别地,往日人丁兴旺之家变作十室九空,致使兵源出现短缺,也于国朝税赋有损,长此以往,于国不利。

他所说的并非个例,只是前几年相权有意欺辱君权,是以朝廷无心应对这些,兹事体大,一时半刻又不能定下应对之,法眼下能做的只能先吩咐各地,严查逃亡人口。

“顾卿之难,我都晓得。”太皇太后点头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之难,顾卿也需体谅。”

顾林生慌忙行礼:“太皇太后这样说,臣唯死而已。”

女人家办事往往比男人更有耐心,尤其太皇太后料理朝务从不会急言令色。起先三省的相公们认为她软弱可欺,只想把这好脾气的老人家和年幼的皇帝供得高高的,把真正的权力握在自己手里。

大约也正是因为她待臣下宽容,又逢国朝遇到了少主登基的局面,有良心的朝臣们反而有了维护正统,必不可使奸臣作乱之心。

向来大卫的臣子是文能提笔,武能安邦,又有出将入相之惯例。可是太皇太后是个务实之人,虽然身居高位,却不大喜欢底下溜须拍马,奈何三省六部之中多有这种人,她每每议事,少不得见他们虚伪之面,久而久之倒也习惯了这种过分的恭维。

可她还是说:“好了,别动不动就是个‘死’。”又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