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中布局吃掉怡和的时候,高弦肯定也同时有了如何消化这个大块头的计划,尤其他参考了自己,以及包裕刚、李半城的过往经验。
香江华资大规模收购英资的三个典型案例中,包裕刚收购九龙仓后的消化过程,可谓波澜不惊,除了实力因素之外,也得益于其主营的航运业务,和九龙仓的港口业务密切相关,从而“弃船登陆”计划一气呵成。
李半城兵不血刃地得到和记的控制权,正由于太过取巧,导致威望不足,以李察信为首的鬼佬管理层不服,而和记业务多元化,李半城只有地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拿得出手,不敢得罪现有管理层,只能徐徐图之,消化起来不容易,完全是靠着卧薪尝胆,才没有消化不良,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高弦收购置地的战争,远比包裕刚收购九龙仓、李半城拿下和记控制权的过程激烈,正面硬对硬将置地拿下,鬼佬被打得没脾气,高爵士威望一时无两,接下来的消化过程,他掌握着极大的主动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消化置地这个香江最大的地产公司,高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金融上将置地纳入高益的牢牢掌控当中,二是管理上,通过自己信任的鬼佬,去管理鬼佬,并逐步渗入担任骨干职位的华人职员。
这三个典型大规模收购案例的消化过程,尽管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小火慢慢地熬。
如今对于消化体量更加庞大的怡和,高弦可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慢工出细活,因为怡和体系齐全,自成一个王国,只有它收购别的公司的份儿,采用常规消化,没准置地反而被其慢慢地同化了。
“老剧本”里一九九零年代米国互联网浪潮里的终极泡沫之一,米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便是一个例子,最后当家作主的那一方,是被收购的时代华纳。
因此,高弦决定对怡和的消化,采取分而治之,效率至上的方针。
纽壁坚建议,为了确保新中环地王项目万无一失,马上将其总承包商金门建筑划归置地旗下,合了高爵士的胃口,但还远远不够。
高弦缓缓地提出了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怡和的业务要去金融化,把怡和证券、怡富、谏当保险等等公司的控制权,转交给高益。
有必要指出一点,体系齐全的怡和,虽然没有直接拥有银行,但金融业务不容小觑,比如谏当保险,几乎与怡和的历史一样长。
因为当时的海上贸易固然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大,只要出现一次事故,便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所以保险万万不可缺少,同时货物所占资金的周转需求也很大,于是怡和便和其它洋行搞了谏当保险。
也正是由于怡和在金融方面的能量,当主要由怡和的竞争者们创办的惠丰银行,成立时,怡和没有跻身于其创始人行列。
现阶段,谏当保险已经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保险公司,总部位于香江,分支机构遍布亚太地区。
对于高爵士的要求,纽壁坚没有任何异议,哪个上位者没有自己的一套权术啊,再正常不过了。纽壁坚既然已经决定扮演怡和掘墓人的角色,那便照办就是,高氏财团里真正光明的前途,在等着他呢。
高弦和纽壁坚正交谈着,秘书汇报,沈弼登门拜访,似乎来意不善。
纽壁坚想要起身告辞,避一避这位惠丰大班的风头,但高弦一摆手,没必要,原来大家不也是平起平坐嘛。
这话差点让纽壁坚掉下眼泪,自从被西门·凯瑟克提前赶下台后,他已经远离香圈子一年多了,自己都快忘了,曾经的风光是什么感觉了。
沈弼走进来,一眼看见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拿正眼瞧过的纽壁坚,当即微微一愣。
高弦为了纽壁坚的复出,做足了铺垫,他主动解释道:“怡和大班空缺多日,置地拜托我帮忙物色合适人选,纽壁坚先生曾经成功担任过怡和大班,对怡和的情况再熟悉不过,加上几十年磨练出来的香江通履历,无疑是担此重任的第一人选。”
沈弼眉头一挑,心说,高弦用人可真够神出鬼没的,竟然能从犄角旮旯里,把纽壁坚找出来废物利用,这不是打凯瑟克家族的脸嘛。
打就打吧,反正凯瑟克家族已经出局了,所谓的面子,根本不重要了。
有高爵士撑腰,纽壁坚底气十足,拿出之前担任怡和大班时养出来的风范,以平等姿态,和沈弼打过了招呼。
沈弼没心思探究,怎么纽壁坚投到了高爵士的门下,直奔主题道:“置地私有化怡和,不妥吧!”
高弦不动声色地回答,“置地私有化怡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怡和在资本市场遭到攻击的风险,就源于它是上市公司,却与羸弱不堪的市值不匹配地,做为怡和一系的核心,控制着整个怡和一系的资产。”
对于这个理由,沈弼无话可说,本来凯瑟克家族可以通过,怡和迁册到英属百慕大,顺便解决这个问题的,但不是计划提前泄露,没跑了嘛,置地当然不会再留下,如此致命的漏洞。
高弦继续给出第二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