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寄舟是中书崔尚书之子,陆长风是六部尚书陆尚书之子。
郭尚书一人把话说了,他们倒不好说话。
更何况裴文瑾正是会试举人。
御史大夫清咳“臣之拙见崔寄舟之文,笔力峭拔,句式丰富,用典颇丰,揭示时弊。”
崔中书朝他拘礼。
“臣以为裴文瑾之文,流利有余而锤炼不足,少年壮志难免文章理想。”陆尚书端坐。
十卷他看了九卷,除了自家儿子的文卷。
裴家渐衰,后起之秀入朝也是孤立无援,不若做个人情送予崔家。
郭尚书欲辩“此文锋芒不显……”
皇上将卷一摆,止了他的话“朕倒觉得陆长风此文,甚好!言辞犀利精炼,直中核心。”
“裴家势衰,裴文瑾出身清贫却心怀家国山河,实乃天下寒门之楷模。然治国理政之文还需看崔陆二人,更为贴实,切中利害。且陆长风此文相比会试颇为精进,面面俱到。”翰林院掌院发言。
陆尚书朝翰林院掌院拘礼。
皇上点头,提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卿之所言即是朕之所想。”
午间便传召榜前十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典礼。
李长乐闻声大喜,赏全府上下,又领着春桃赶去醉春烟。
礼官宣读皇帝制书“第一甲陆长风赐进士及第升大理寺寺正,第二甲崔寄舟赐进士出身授职翰林院编撰,第三甲裴文瑾赐同进士出身授职翰林院编修。”
典礼完毕后,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插金银簪花身披红,诸进士用彩花,由鼓乐仪仗拥簇出正阳门,跨马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