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李世民是来给大宋开挂的 第 24 章

第24章第24章

第24章

两人忙问他是什么法子,李世民笑着说了句“何必只把眼光放在一州之地”,就让二人倾身附耳过来,把想到的办法如此这般说了一遍。

李靖和魏征一听眼睛立刻就亮了,果然还是我家陛下思虑最周全啊!

三人又谋划了一番接下来要做的诸事,等一切商议妥当后,李世民才跳下马车离去。

另外,说不清是不是出于某种旺盛的猎奇心,他心头一直惦记着呼延家那事,顺便就让李靖二人找个机会打听一下,看看呼延家那个被关的孩子究竞是个什么情况。毕竞一生下来就会开口说话,这种事情实在太过离谱了。开封府尹次日就把李世民已经抵达的报备消息递了上去,但一直等到第四日,宫中才来了太监宣他前去面圣。许芸三人原以为,二郎既然不打算参加科举了,恐怕这辈子最好的前程就是跟在崔官人身边做个幕僚文吏,虽然没有官身来得体面,倒也是份稳妥的行当。哪晓得一夜之间朝廷下旨赐了他正经的官职不说,官家竟然还要特意召他进宫接见,他们要说不高兴那都是假的!别说赵子瞻最近天天都在咧牙偷乐,连许芸婆媳两个刚开始也高兴得整宿睡不着,总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场不真切的美梦一样。

但是高兴归高兴,二郎独自进宫见君王他们也是紧张又担忧的,免不得一再叮嘱他一定要事事小心谨慎。以李世民前世当过皇帝的真实身份,自然不可能在进宫这种场合怵场或犯错,但他仍然认真安抚了一番家人才跟着太监出了客栈。

穿过内城来到禁门,他发现建都在汴京的大宋皇宫着实称不上半分魏峨壮观。

不过,对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作为防守屏障的汴京城来说,草原骑兵能径直把这里当做一马平川的进攻之地,赵匡胤当年不肯花钱在此地营造大宫殿,而是一心心想攒钱赎回燕云十六州,倒是有居安思危的先见之明。他一面跟着一路迈小碎步带路的太监踏上了台阶,一面细细品味着这个"赎"字一一

眼看已经一百五十五年过去了,燕云十六州依然还掌控在契丹人的手里,也难怪童贯如今一抛出这个诱饵,赵佶就迫不及待想找金人来结盟了。

平心而论,虽然赵佶的种种行径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李世民并不认为对方是个只会附庸风雅妄念成仙的无知蠢人,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佶称得上是大宋君主中最擅长权术阴谋的。

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花十多年时间确立了一套偃文修武的官员选拔体系,而其弟赵光义与他的儿子赵恒一上位,又把推崇文官之道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喊出“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如此一来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全面把控朝政的文官群体自然开始对君权形成极大的制掣,这也是仁宗神宗哲宗三朝变法无疾而终的根源所在一一君权远远不够强势。然而这位以轻佻出名的端王即位后,却能抓住制掣他的向太后去世这个最好的立威时机,立刻就扶植蔡京童贯这些奸臣和宦官上位排除异己,授意他们代替自己形成几股力量对文官群体发起对抗以收拢君权。

于是,最重要的军权到了童贯高俅手中,可以替他监视着实力最强的西北军和中央禁军各处武将;进士出身的蔡京以首相之权替他把控朝政,出面打压一切试图挑战君权和这个团体利益的官员,而身兼上百职的宦官梁师成则顶着“第一隐相太监”的名头,打造出了一个专门监督朝政的“内廷”,在君王和朝臣中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至于掌管内宫的杨戬李彦之流,则主要负责出面侵占民田搜刮民脂,为他敛财供他奢摩享乐.…这样一来,贤良之臣再难有出头之日,方方面面的大权都被这些奸贼揽在手中,而置身事外的赵佶在天下人眼中,只不过是个“被奸臣阉党所误的昏庸君王”,他只是沉迷书画享乐和修道罢了,又不嗜好杀生见血,所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期盼着他有一天会幡然醒悟,毕竟,连崔仙芝也是这般认为的。

殊不知,这位看似温和的君王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在推出奸臣宦官替自己出头当替罪羊后,便心心安理得地躺在天下百姓的血泪和悲嚎之上挥金如土了。这样想着,李世民的眸光又寒了几分,但随着他沉稳的步伐又踏上台阶一步,他眼中锋利的寒光也转瞬即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谦恭的眸色,他就这样一步步跟着太监走进了垂拱殿。

甫一踏进殿门,两旁乌泱泱身穿曲领方心朝服、头戴进贤冠的大臣就纷纷朝他看来,目光中都含着各种意味的探究打量。

李世民目不斜视朝殿上行了礼拜见皇帝,赵佶诧异的惊叹声却很快就响起了,

“咦,卿身形虽高大,面色却如冰壶秋月,又有月射寒江之貌,没想到太/祖嫡亲的子孙里,竟也有这种俊朗的少年郎!”

说着,他疾步下殿走近来打量李世民。

大臣们也跟着窃窃私语起来,这倒不是官家少见多怪,而是太/祖的相貌面黑如炭,与白皙斯文的太宗迥然各异,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见过的历代太/祖子孙中,从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