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财政大权
又是一年春,紫禁城依然大雪覆盖,雪花一片一片的自空中飞落,有人仰头看了一眼不禁骂,“这雪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可不是嘛,自大年三十开始,一眨眼都元宵过了,雪还在下。对于太多的人来说,下不停的雪,让他们有些不安。而此时的西苑内,内阁大臣和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执笔太监都在正堂内,上方里坐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乌黑的长发盘起,正间戴的是一支金色的凤冠,一身红白相加的袄裙,手里掏着一个汤婆子捂着小肚子。屋里没有人出声,只听见屋里炭火燃起和上方少女翻看奏折发出的纸张声。
"你们继续,说完再请父皇定夺。”少女正是朱福宁,此时的她已经十二岁。十二岁的朱福宁眉清目秀,皮肤白皙,自幼习武的人儿相较同龄的女孩多了几分英气。无论是内阁的大臣亦或者是司礼监的人,都对眼前的情况习以为常,继续议起其他的事。“这些年国库的收支有些缩减,江南的税收一向是国库的重头,偏偏一年两年的欠收,再加上倭寇进犯,底下的官员叫苦连天,这俸禄眼瞅着都发不出来了。"有人出面提了一句,朱福宁知道这一位,高拱,是个性子刚烈,脾气火爆的主儿,这一通话听来,不知道的怕是以为有人跟他诉苦了呢。事实如何,懂的都懂。“这一年到头的开支,好几样都是有些疑虑的。”高拱说到这里瞄向一旁,朱福宁接话道:“看到了。这两份留下,其他拿回去吧。’随朱福宁的吩咐下,司礼监一边的内侍们自有人上前接过朱福宁让他们拿回去的奏本。“一年年的开支,收入越少,开支越大。天灾人祸,修桥铺路,打造兵器,维修战军,军需所用。我怎么记得近些年的粮食是父皇直接调配支出,并非国库所支。”朱福宁似是无意的提及此事,扫过底下的一应臣子,审视于每一个人,等待他们给一个能够让她满意的答案。"军响的开支是大头,我倒是不知道,粮食都备齐,供应军需之务,武器之类,竟然比以前连同军响在内还要多。是参军的人更多了?还是现在的物价飞涨,连军需也跟着涨了?"朱福宁语气温和,听起来没有因此而生出愤怒,底下被点的人都紧了紧皮。没办法,自打方皇后去后,嘉靖对朱福宁更是疼爱有加,前几年更是陆续开始让朱福宁代为算账。
是的,字面上的真意思,算算账。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吓人一大跳,大明的账不好算,大明的支出也是相当吓人的。朱福宁账算得极好,连嘉靖都称赞有加。
随后,嘉靖开始将朝堂上他不愿意出面的事交由朱福宁办,如这议起一年的开支,还有结算,朱福宁一个清楚账目的人,尤其需要出面。“此事不必细究。”当朱福宁质问起一系列时,殿内的嘉靖不知何时走了出来,接过话意示朱福宁不必再问。
“皇上。”臣子们齐齐见礼,朱福宁也起身拱手唤一声父皇。“除了江南的两份支出留下,其余的都批了吧。”嘉靖出面,既表示一应敲打都结束了,剩下的都该步入正轨。
一听嘉靖要留下江南的两份支出,马上有人准备找出。结果朱福宁道:“父皇。”嘉靖转过头一瞧,朱福宁面前端了两份奏本,正巧是嘉靖要的。"拿进去。”嘉靖露出一抹笑容吩咐一声,朱福宁应下一声是。一旁正在找奏本的人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朱福宁竟然知道嘉靖一定会留下这两个奏本。这
确实大家都知道朱福宁在嘉靖身边多年,最得嘉靖之心,他们也知道朱福宁甚为了解嘉靖的心思,能从诸多奏本里准确无误的留下这样的两份奏本,更让他们对朱福宁高看了几眼。“散了吧。”嘉靖出面,再有争论的事都不用争,众臣都懂这个道理。嘉靖丢下话人也往内殿走去,朱福宁尾随其后,吩咐道:“取茶水来,我说得口都干了。一阵愉悦的笑声传来,除了嘉靖还能有谁。只不过一干臣子听见归听见,断没有人敢逗留,从速退下。“你还怕了他们?连茶都不敢喝?”嘉靖对朱福宁小跑上去自给自足倒茶的事不以为然,看起点名让留下的奏本,神色有些凝重。
朱福宁拿了茶壶倒在小茶杯里,一边喝一边解释,“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您的臣子都是什么样的人,父皇比我更清楚,我哪能给他们机会?"嘉靖挑挑眉,对于朱福宁有此深刻的认识略满意。“知道朕为什么留下这两份奏本?”嘉靖观朱福宁茶喝得差不多了。瞧朱福宁还抱着茶壶却不似一开始一个劲的倒下,这会儿开始品茗。"我看出了问题,父皇听出了问题呗。”朱福宁天经地义的答来,嘉靖再一次露出笑容,和聪明人说话无须费劲,他最喜欢的正是朱福宁的聪明劲儿。嘉靖这会儿靠在椅背上,“你看出问题,那你说说怎么办?"怎么办?
“南方士子这些年越发势大,官与官联盟,再与商联盟,哪怕是咱们大明朝的内阁也大部分出自南边,难免让他们生出骄傲之心,以为凭他们的能力足以左右大明。他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奋斗。他们可以想,咱们不能一直坐以待毙。大明的财政大半都在江南。”虽然不太想承认,架不住没办法,事情摆在眼前,如果无法认清事实,接下来的后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