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起来了!”
刘辩猛的拍桌子,大笑道。
自从他大胜匈奴,斩杀匈奴单于的消息传回来,洛阳城已然沸腾,不知道多少畏观的人开始出仕。
刘辩踌躇满志了一会儿,自语道:“人是有了,就差钱了。”
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两个字:搞钱。
裁减冗官是为了节流,而盐政,是开源!
另一边,杨彪,王允在尚书台传达了刘辩的旨意。
李儒等人是一怔,王允这么容易就改变主意了?
倒是荀攸明白的很,也唯有宫里的陛下能够制得住倔强刚愎的王允。
扫除了王允这个反对者,尚书台瞬间陡然通畅起来。
各种封赏的诏书、公文,在尚书台与景福殿之间,由黄门带着来来回回穿梭。
晌午之后,陆续颁布出去。
这次封赏,最大受益者是卢植,被加封为益乡侯,次之的是公孙瓒,为奋武将军。曹操,孙坚等人官职没有变动,只得了一些封赏。
但是这次封赏又非常不同,因为主角是刘辩,顺带着要通传全国,声名会远超以往!
朝廷的舆论机器在全力开动,力图重塑朝廷的威望,扫除洛阳城上空的阴霾,重振大汉民心士气。
不止是洛阳城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刘辩御驾亲征一事,必然也会传遍大汉各州郡的角角落落。
可以清晰的预见,天下士人对东都的看法会改观,将有更多的人才来到洛阳城。
自然,那些野心家也会感到敬畏,收敛。
阳城以及整个大汉,各种乱象、叛乱会比以往少上不少。
……
中平六年,十一月底。
朝廷本来忙着很多事情,却被‘裁减冗官’一事给抢了风头。
随着王允拟定的草案被传出去,整个洛阳城仿佛震了三震。
大司农,刘岱府。
刘岱今年四十六,圆脸上满是皱纹,留着八角山羊胡,十分暮气。
他坐在客厅里,垂着眼里,默默的看着眼前的一众人。
“大司农,”
有个官员一脸不安的道:“下官在大司农府二十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说罢官就罢官了?”
“是啊,下官不贪不占,兢兢业业,怎么就非要罢官?朝廷没这种先例……”
“大司农,之前说好是调我们去六曹,这一转眼成了罢官,朝廷,未免太无信了!”
刘岱面容暮气,目光却锐利,语气冷淡,道:“你们想我如何?”
他从兖州到了洛阳,是因为朝廷空缺太多,本盘算着以他的身份,再走动关系,必然能够得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官职。
费尽心思,得到了以往风光无限的大司农,进来之后才发现,几无实权,真正权力,都在尚书台!
而且,朝中的人各有朋党,他又自持身份,不愿低头做小,已然被边缘化,在朝廷里根本说不上话。
刘岱身前的一众下属,相互对视一眼,其中一人道:“大司农,下官等若是被罢除,这大司农府,怕是没人为大司农效力了。”
刘岱心中陡惊,神情立变。
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任由这些人被罢除,那不是少了几个人,而是他威信尽失,更加的虚空了!
‘必须要做点什么!’刘岱双眼变得犀利。
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