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 28 章 风雨欲来

阵子都是江知与主事,要跟他一起。

谢星珩同去,主要负责跟县衙师爷聊天,套套话。

他比较奇怪的是:“堂哥今天不来啊?”

江知与小声跟他解释:“二婶盯学习盯得很紧的,堂哥今年没去府学上课,她都不开心。这回去农庄耗了日子,马上要下场考,不会再放他出来的。”

谢星珩表示理解。

和百姓建立了信任,再来通知消息,他们都很配合,愿意来听,全场安静。

江知与在家里软和,对外有几分威严,台子上站着,吐词清晰。

“大家伙都看见了,庄上的活要干完了。我夫君昨天问过知县老爷,县里派来阮师爷过来做个见证。余下还有些活计,各家各户先出一个人,到我家务工,算月钱,每月一两银子。等朝廷的人来了,你们决定返乡,我每户会给三两银子做盘缠。如果决定留在丰州,也愿意继续在我家务工,这个活计就是你们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做了,可以交给你的孩子。”

江家不倒,这个活计就是铁饭碗,可以一直干。

阮师爷有常知县的嘱咐,只要能继续安置难民,稳住他们情绪,又不用县里出钱,他就过来露个脸。

到了地方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出点人力可以,随便叫些衙役来。出钱是没有的。

——县里已经捐了八千三百两,红榜上贴着,他们再没有银子了。

其他都好说。

现在朝廷的人还没有来,百姓们都抢着干活,做一天就攒一天银子,不论返乡还是安家,都要银子的。

他们来农庄一个多月,早就习惯了排队,也知道在哪里登记,固定的村民代表都有。

散了会,各家扎堆商量完,再有人来找江知与问细节。

一家一个人,以后还会加人吗?

有的人家十几口都在,只一

个人干活,养不了家。

答案是肯定的。

农庄还没有彻底运转起来,慢慢会加人。

工钱也会加。

做得好的有红包,过年过节会拿双倍的铜板。

这消息不到半个时辰,就传遍棚屋。

有活干,就有钱拿。能过日子,朝廷的人来不来,他们都能立起门户。

有了干劲,有了信心,才跟他们说:“当初建这厂房,是想以后弄些营生。现在请你们继续务工,也算缘分。”

话很含蓄,百姓们却都听懂了。

他们盖的厂房,他们来务工,这是他们新生活的起点。

厂房是江家的,日子是他们自己的。

谢星珩半推半捧的,叫阮师爷做记录:“县衙也得备份嘛,知道哪家哪户,都在做什么。”

阮师爷拿笔的手,什么写不得?

江家说得清楚明白,一户就出一个人,百来个名字而已,百姓们看他的眼神还跟看青天大老爷似的,他飘飘然提笔,谢星珩给他研墨,他边写,谢星珩边夸,夸完了羞涩问:“阮师爷,你这字写得实在好,也给我抄一份?”

阮师爷:“……”

太厚脸皮,也太直白,前阵子都没听闻这赘婿在农庄干活,这回怕是想在常知县面前露脸,见了谁都巴结。

谢星珩在他的沉默里,抓了一把碎银子,笑容不露痕迹:“阮师爷,请。”

区区名录,阮师爷写了。

谢星珩拿到他的笔迹,心满意足。

成年人进入社会第一课,不要乱签字。!

宋明晖问他:“小豆子那时是喝的什么奶?”

夫郎也产乳,量很少,完全不够奶孩子的。

陈冬说:“小豆子命好,当时

邻居家在奶孩子,他爹每天帮人砍柴挑水,就这么把他喂大了。”

江知与眼睛睁得圆,眨动的频率都低了。这也太辛苦了。

县城里也能这么操作,不过是花钱请人来,还得提前找好。

生孩子也得提前预定,若有点闲钱在手上,郎中也请一个。

后事不好说,今天过来,宋明晖给他把其他事务都安排妥当。

家里帮工的两个不要了,从府上调个婆子过来,也就浆洗做饭的事,自家人照看更放心。

趁手里还有点银子,郎中定下,接生的婆子找三个,有个意外能换人。

再找媒人打听,谁家媳妇年底生孩子,找家里舍得给吃给喝的人家,这样奶水足,多喂一个不碍事。

也多找两个,别饿着孩子。

丰州冬季比不上正北方,也是会下雪的,小孩儿不能随便裹层被子,小衣服小鞋子做几身。

挑着软布,在家闲着,也能多裁点尿布。

这些安排,陈冬没拒绝,很是感激。

宋明晖还得给他们留些银子过日子,送钱送得很有技巧。

“下个定金,后边孵出小鸡,十只二十只的,我叫人送庄上去。省得回回算账,平白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