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宝贝,砸死他们。”</br></br> 光头强正骄傲呢,看见壕沟一点都不生气。</br></br> 因为他掌握了一门蒙古人少有的技术,造回回炮。</br></br> 这是门儿非常落后的技术,想掌握它很简单,但要对这些东西非常有兴趣才行……因为它没用。</br></br> 在喀尔喀就没啥用,出了喀尔喀还没用,射程近、重量大,难以快速组装和移动。</br></br> 不论是跟蒙古军队内讧,还是和明军或后金争斗,都没啥用,蒙古军队跑得快、明军有火炮、后金既跑得快又有火炮。</br></br> 但在雨天,这门老手艺有了用武之地。</br></br> 五十颗六两重的石弹,经过配重能被回回炮砸到一百五十步外,再辅以马兵冲击,没火炮的汉军拿什么跟他斗?</br></br> 更别说这居然还有壕沟!</br></br> 此时双方前军仅隔着两道壕沟中间百步距离,除塘骑与斥候之外,双方都很默契地没有放箭,因为他们的弓和箭都还放在袋子里,不到真正动手不会取出来上弦。</br></br> 刘承宗看见牦牛拖拽着大木头抵达前线,那些木头被人举着立了起来,不是为了填壕搭桥,而是似乎在组装什么东西。</br></br> 然后刘承宗就瞪了眼,骂骂咧咧驱赶着张天琳和他的护兵们:“走走走,除了旗手没事的人都下去,我在这站着就行了,这帮鞑子什么毛病,投石车?把黄小叫上来。”</br></br> 阿海岱青的两架配重投石车,缓慢而坚定地在一道壕沟前组装起来。</br></br> 这两个东西给阵前带来极大骚乱,贵族马队几次想率众越过壕沟袭击石砲,却又不敢独自迎战大量蒙古马队,各队首领们纷纷焦急地回头土山。</br></br> 还好,他们的大帅依然站在土山上。</br></br> 黄胜宵从铳兵棚跑上土山,刘承宗指着阵前回回炮问道:“能不能打得到?”</br></br> 他心里有点窝火,万万没想到,自己挖出的两道壕沟,反倒成了鞑子保护投石机的有力屏障。</br></br> 这事也怪不得老其加观察不仔细,间隔雪山对探查情报的要求太高,何况老其加可能都没见过这东西。</br></br> 其实就连刘承宗都是第一次见回回炮,要不是他在书里看过图纸,根本认不出这玩意。</br></br> 黄胜宵如临大敌,雨水对火药武器影响很大,可是对回回炮这种重力投石机却没丝毫影响。</br></br> 他摇头道:“大帅,我不知道,射程是够,但雨天看不清,很难瞄准,我们的铳也只能杀人,拆不掉石砲。”</br></br> “先打再说,拆不得炮,就把人都杀了。”</br></br> 刘承宗话音一落,执旗护兵快速下令,随后此起彼伏的传令声在铳兵棚内响起,肩扛火器的战士们变换位置架设兵器,五十杆抬枪编为五队,瞄上壕沟前组装投石车的敌军。</br></br> 蒙古马队还在壕沟前围着两架投石车耀武扬威,他们很享受投石车带给敌人的震撼。</br></br> 两个两丈高的三脚架已被装好,牧兵站在侧面木梯向下高喊,力臂一端被套上绳索,另一头的短臂悬挂石箱,箱内装满配重的大石。</br></br> 四名士兵拽着绳索,石砲左右各有一人转动绞盘,把力臂抛物一端拉到下面,向厚实皮兜撞入卵石弹,长长的力臂被活钩固定在炮身,木梯上的士兵高喊准备完毕。</br></br> 伴着前线蒙古将领一声令下,活钩被砸开的一瞬间,嗡地一声,力臂前端蓄势已久的重石猛然下坠,拽着整个力臂在空中划出半圆,在力臂达到最高点,皮兜一端的活扣自力臂脱出,兜内上百颗飞石向前劲射而出。</br></br> 接近半斤的石弹带着嗡嗡声穿过风雨,几乎同时刘承宗整个军阵前线一片慌乱,人们用各种言语喊出举盾,一时间有盾的举盾、没盾的蹲下,根本不敢直视漫天飞石。</br></br> 但飞石终归是要砸下来的。</br></br> 一时间两架投石车先后投出飞石,上百颗石弹在空中掷来,接近半斤的石弹大部分落在二道壕沟与空地上,但仍有二三十颗石弹砸落在吐蕃贵族与阿六巴桑所在的中军里,把士兵砸得哭爹喊娘、抱头鼠窜。</br></br> 没盾牌的被砸个仰倒,有盾牌的也被砸得坐在地上,更有人被砸中脑袋又没戴头盔,直接被砸得昏死过去。</br></br>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阿六,当即下令他的老兵在阵前架起上百张大弩,朝投石车附近攒射出一片弩矢。</br></br> 他的大弩能打那么远,只不过打到那个距离就没什么威力了。</br></br> 被混编在一起的康宁轻兵也为番弓上弦,泼洒出一片箭雨,紧跟着就被叫停,他们的弓力小、威力更小,除了浪费羽箭别无用处……不,不浪费羽箭,因为他们的箭往往没有羽。</br></br> 若是正常情况,这会儿他们已经该溃败了。</br></br> 敌人打得到我,我却打不到敌人,那不跑难道还要留在这里挨砸不成?</br></br> 不过就在此时,阵后的铳兵棚子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