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顽贼 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进

莫与京把乱平得很尴尬。</br></br> 随着进入河湟谷地,再次将刀弓枪炮朝向叛乱百姓与脱伍士兵,随他转战陕西一年有余的老兵,战斗力直线下降。</br></br> 平民百姓厌恶战争,但最厌恶战争的人是士兵,尤其在杀人没赏钱、没功勋、没有升官可能、甚至都抢不到什么战利品时,士兵才是天底下头号厌战之辈。</br></br> 莫与京的困境正在于此,他所率领的芦塘营兵都是九死一生的善战之士,但他们杀过太多的人,也有太多亲朋好友被杀,每个人的精神都或多或少出了问题。</br></br> 一部分士兵跟自己过不去,不单不愿再杀人,也不愿干任何事,没有命令时除了暴躁易怒就像行尸走肉,收到命令也再不会像过去那样坚定执行。</br></br> 另一部分士兵跟别人过不去,他们倒是愿意接着杀人,甚至看见谁都想杀,行军看见路过的饥民难民都想杀了取乐,不让军队给百姓让路就会出大问题。</br></br> 偏偏,愿意杀人的都留在芦塘营了,莫与京带在身边的大部分都不愿杀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病,半疯的只是少数几十个,但厌战情绪影响了整支军队。</br></br> 幸亏没有监军,否则就这支军队在平乱时闹出的笑话, 送到朝廷足够让莫与京死八回了。</br></br> 在夺回古鄯堡的战斗中,莫与京打了整整两天, 那么大的一座城堡, 他麾下十四门小佛朗机炮齐射了整整七轮, 上百颗炮弹,没有一颗命中城垛。</br></br> 那炮眼齐刷刷的在城垛下边的城墙上打了七排。</br></br> 最后古鄯堡还是夺回来了, 因为堡垒里的叛军认为这些官军太菜,四百多号人从堡垒里杀出来了!</br></br> 生死关头炮兵也不演了,一轮铁弹一轮散子, 那速射打得叫个精准,放翻百十号人,叛军四散而逃,老兵们又萎靡了。</br></br> 他们甚至都不装出摔跤绊倒的样子,只是站在原地拔出刀来喊出两声, 就原地坐下唉声叹气, 直到莫与京发出追击命令, 大伙才以小队结阵,晃晃悠悠撵出去二百步, 贼兵都爬完一座山了。</br></br> 莫与京也没脾气, 一方面士兵没有违反军法条例, 他们干的都是军法条例里没写的事;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厌战, 率军平乱仅仅是职责所在。。</br></br> 他作为武将的一切热情, 都在转战陕北中消磨殆尽……他参战的时机、地域都不对。</br></br> 如果早上两年, 在乱世大起义刚刚开始的时候,陕北的大户人家仍然歌舞升平、各地村庄仍能留存些许保命口粮,那个时候到处都在抢劫,别说官军愿意剿匪,就连刘狮子都有剿匪的动力。</br></br> 如果换個地方,在这个时候的山西、关中, 情况也和两三年前的陕北类似, 当然士兵打上一年仗也会厌战、精神也会出毛病,但不会有这么严重。</br></br> 偏偏在这个时候的陕北,哪儿还有抢劫的啊, 留在陕北的叛军都流行攻城,王庄都快找不着了, 如果说过去五成的人不叛乱能活命, 在莫与京率军投入陕北战场时, 这里只剩两成人不叛乱能活命了。</br></br> 关键剩下这两成的人, 不是达官贵胄就是世代伺候达官贵胄的人, 别说普通的大头兵了,就连莫与京也没办法跟蹲在平凉城里的小韩王共情。</br></br> 人们的思想已经被旱灾和战争改变,早前听说有叛军往平凉去,人们心中担忧不已,周围军队都在第一时间向平凉回援。</br></br> 但现在再听说有叛军往平凉去,将官军兵第一个想法不是担心韩王千岁的安危,而是懊悔。</br></br> 懊悔自己没先下手为强,把韩王府今年的禄米抢了。</br></br> 狠狠长吁短叹一阵,再点起人马火急火燎往平凉去,远远观战,整个心思就和刘狮子看白鹰子围攻土围的心思是一样的。</br></br> 因此夺下古鄯堡后,莫与京不敢把士兵逼得太急,驻军于堡中修整,同时派人广传书信,征召湟中土司前来助战平乱。</br></br> 他的书信还没送到,西边已传来急报,碾伯千户所被刘承宗攻破,逃跑的溃兵说,刘承宗没有用青海宣慰使的名号,而是自称青海大元帅,拥兵数万夺了碾伯正在向东进发。</br></br> 一时间古鄯堡守军大乱,莫与京匆忙率军自古鄯堡离开。</br></br> 他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他的军队平乱都显得有些勉强,跟刘承宗作战只怕最后都要投了贼。</br></br> 古鄯堡他可以不守,但万万不能把这七百精兵留给刘承宗……万一这些兵不是不愿杀人,只是不愿给朝廷杀人呢?</br></br> 这个问题他作为带兵的人, 敢细想吗?</br></br> 最气人的是,莫与京是在收到碾伯千户所被攻陷消息的第二天,才收到碾伯千户所的求援消息。</br></br> 围攻开始前, 碾伯千户就派人向东求援,直接跑到了兰州,才知道西宁副总兵莫与京率军赴任,这才又折回来找他。</br></br> 时间线在他这是乱的,碾伯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