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裴士淹再问:“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放任许久?
唐玄宗默然不应】
天幕轻叹:【对于唐玄宗爱他的,恨他的都承认:如果他能早日离世,那他就是盛世中最顶级帝王。
让人仰望又让人敬佩的帝王。
可惜没有如果,他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怠政放权敛财宰相,使大唐藩镇尾大不掉,引发内乱。
安史之乱昏招频频,让收复大唐国土困难重重】
唐
李隆基捂住脸,泪水蹚过脸庞,现在开元初年,他未见大唐盛世模样,却感到内乱的绝望。
原来到最后…后人都盼望他早死吗?
姚崇等臣亦是红了眼,大同世界是所有士子的终身追求,他们窥过后世一角,繁荣富强,让人钦羡。
而在后人口中,开元盛世是所有朝代的顶级大同世界,多好的大世才会让后人念念不忘。
他们比后人看得更深,大唐内乱避无可避,只是陛下行为加重并加速了内乱进程。
想到长安满城哨硝烟,姚崇掀衣泣拜:“臣有罪,不能谏言陛下,使大唐坠落乱世。”
身后的群臣紧身下跪,亦是痛哭:“臣有罪,不能谏言陛下,使大唐坠落乱世。”
李隆基忙止了泪,亲身扶起众臣:“众卿是朕股肱之臣,诸位教朕啊!”
天幕终于忍不住泄出讥讽:【唐玄宗逃到成都后,还专程派使者到岭南张九龄墓前祭拜:龄龄啊,朕悔啊!当初你说安禄山会反,朕怎么没听呢?
他哪里该在张九龄墓前悔呢?
应该去唐太宗陵前哭才是!
哦,不对,唐太宗的陵墓在沦陷区,他过不去】!
唐
李世民迅速拉过舆图,找到安禄山三镇范围,与洛阳地理对应:“安禄山定会先攻太原,但从洛阳失守时间看,安禄山并没有攻下太原。”
李靖望着舆图,按照自己的行军经验猜测:“高仙芝等人据守潼关,应当遣人加强太原与河北义军联系,隔绝叛军的南北交通。”
说着他目光落到雍丘:“扼守此处,就能阻断叛军所部对江淮攻势,就能保证长安粮食不绝。
如此一来平定叛军轻而易举。”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只要守住潼关,内乱就不会连绵八年,顶多两年就能平叛。
李世民脱力般坐到地上,心中涌起无言的悲伤。
安禄山反叛不可怕,可怕的是内乱持续八年。
八年时间足够天下人把朝廷外强中干的本质看个干净,没有威望的大唐朝廷怎么威震天下?
想到这,他苦笑着安慰自己:大唐能在安史之乱延续国祚百余年,已是奇迹。
【但
是哥舒翰在前线非常担心,因为他的政敌安思顺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他会不会落得跟高仙芝一样的下场?
于是他假装截留了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书信,逼唐玄宗咔嚓了安思顺,勉强让自己放心后方。
?想看南漳写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 95 章 安史之乱完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他的举动触动到杨国忠敏感的神经,同样哥舒翰也开始防备杨国忠。
偏偏他的大将王思礼又向他建议:留三万人守关,学汉挫败七国计策,率军杀了杨国,将军觉得怎么样?】
汉
不怎么样!
刘启僵着脸反驳,当年屈服七国兵力,斩晃错谢绝天下,可七国还是举兵作乱。
想到先师晃错,刘启脸色变得狰狞,对于叛军永远不能谈何和,只能斩杀!
不过…他掩下脸上神色,神情:变得晦暗:看来军中将士极为痛恨杨国忠,否则唐将也不会提议斩杀杨国忠。
只是…他摸着太子的头顶,轻笑:不经天子同意就想斩一国之相。
如此行径…唐将真的没有谋反之心吗?
【唐玄宗和杨国忠不觉得怎么样,甚至在得知消息的那刻,猜忌之心立马升起:你哥舒翰想学安禄山反唐?
于是唐玄宗让杨国忠心腹杜乾运率万人屯于霸上,名为御贼,其实是防备哥舒翰。
面对朝廷举动,哥舒翰悍然将杜乾运斩杀,并接手了这一万人的领导权。
最后:唐玄宗恐惧哥舒翰反叛;
杨国忠恐惧被唐玄宗推出去,平息天下人怒气,于是更加怨恨哥舒翰;
而哥舒翰又恐惧杨国忠陷害,让自己性命不保】
秦
“嘶!”秦殿上的大臣齐齐倒吸一口冷气,他们见过政见斗争,但是没见过如此激烈的政治斗争。
满朝上下没有基本信任,在敌跟前还不能拧成绳共渡难关他们老秦人不理解啊!
你看看咱们陛下,在大局面前六十万大军说给就给。
陛下不担心老将军反叛吗?朝中没有人反对王老将军行事吗?
都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