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59章 要是公瑾在就好了

袁耀占据江东之地,既不能学孙策,也不能学孙权。</br>袁耀比二人多了两千多年的智慧,只要给袁耀足够的时间,定能彻底解决江东士族的问题。</br>就在众人议事之时,小将童飞走了进来,对袁耀道:</br>“主公,斥候来报,孙策已破了刘繇,占据秣陵。</br>同时亲自率军前往泾县,攻太史慈将军去了。</br>太史慈将军若是落到孙策手中,必然要被孙策所害。</br>末将想去救援子义将军,还望主公应允!”</br>童飞曾与太史慈一起在刘繇帐下为将,与太史慈惺惺相惜。</br>在童飞看来,太史慈与孙策恶战一场,已然打出了真火。</br>随后刘繇又与孙策鏖战不休,孙策必然深恨太史慈。</br>作为曾经与太史慈并肩作战的战友,如果有机会,童飞当然想把太史慈救出来。</br>袁耀对童飞笑道:</br>“太史慈将军的武艺和人品,本公子也很欣赏。</br>如今子义有难,我又岂能袖手旁观?</br>我愿与子啸同往,一同救援子义!”</br>童飞大喜,对袁耀拜道:</br>“末将多谢主公!”</br>既然决定救援太史慈,就要快些前往。</br>否则泾县小城,未必能扛住孙策长时间的进攻。</br>袁耀起大军两万,其中还包括三千白毦精兵,一路往泾县而来。</br>孙策与太史慈在泾县鏖战数日,每次孙策率军强攻,都被太史慈打退。</br>泾县不过区区一座小城,却消耗了孙策不少部队,这让孙策越发急躁了。</br>孙策在中军大帐来回踱步,怒声道:</br>“好个太史慈,刘繇都被我灭了,此人还冥顽不灵,拒不投降!</br>就算他能守住泾县又能如何?</br>区区弹丸小县,难道还能反了天吗?”</br>孙策现在对太史慈是又爱又恨,爱太史慈的武艺与忠义,却又恨太史慈与自己作对。</br>能在武艺和统兵上跟自己一较高下的武将并不多,太史子义,当真有大将之才。</br>如果太史慈能投效自己就好了,这样自己麾下就会多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大将,跟袁耀对阵就更有把握了。</br>想到袁耀,孙策更是怒火攻心。</br>这奸贼,竟然趁着自己跟刘繇大战的时候,不声不响的将吴郡、会稽、豫章三郡都攻下来了。</br>简直离谱!</br>这几个郡,哪个郡没有一两万大军?</br>孙策本以为袁耀想啃下一个郡来,都得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还得损兵折将。</br>孙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从容灭掉刘繇,占据优势。</br>而后以大军威逼袁耀,让袁耀撤出江东。</br>哪知袁耀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用攻心计取了三郡。</br>这直接导致孙策的谋划彻底落空了!</br>现在孙策手上只有一个秣陵,人家袁耀都快成江东之主了。</br>他还怎么能把袁耀赶出江东。</br>如今孙策唯一的机会,就是迅速解决太史慈。</br>而后趁在江东袁耀立足未稳时,与袁耀决战。</br>一战而破袁耀,一统江东!</br>时间,孙策现在很缺时间,不能再让太史慈这样拖着自己了。</br>哪怕不收太史慈这个猛将,直接把他弄死,孙策也要立刻解决泾县!</br>这样他才能全力对付袁耀,夺取江东。</br>孙策环视众文武,高声道:</br>“诸位,你们可有破敌之计?”</br>一众文臣武将默不作声,让孙策很是抑郁。</br>手下这么多人才,竟然连一个能为自己分忧的人都没有!</br>要是公瑾在就好了...</br>有公瑾在,自己取泾县必是易如反掌。</br>甚至袁耀也不能这么容易夺下三郡。</br>孙策突然觉得,袁耀扣下他的好贤弟周公瑾,很可能就是一场阴谋。</br>这奸贼,早就开始谋算自己了!</br>袁贼!奸贼!逆贼!</br>我绝不与你善罢甘休!</br>可惜不论孙策心中如何骂袁耀,都改变不了他陷入被动的事实。</br>过了好一会,谋臣吕范才对孙策献计道:</br>“主公,您也不必太过忧虑。</br>我们攻打泾县这么多天,泾县的实力如何,咱们基本上也清楚了。”</br>“太史慈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不假,可他麾下几乎没有精兵可用。</br>他麾下的两千士卒,都是临时招募来的兵勇,作战能力远不如我军,不堪大用。”</br>“守城守了这么久,已经到了这些新兵的极限。</br>而且泾县不过是一小县,粮草短缺,太史慈估计也快撑不住了。</br>泾县守不住,太史慈一定会想办法脱身。</br>主公可以三面围城,攻打泾县,只留一座城门放太史慈离开。”</br>“而后在城外埋伏一军,专等太史慈上门。</br>太史慈人困马乏,又岂有脱身之理?</br>必然会被我军所擒!”</br>听了吕范之言,孙策眉头终于舒展开来。</br>“好,就依子衡之计,今夜必破太史慈!</br>速度要快!”</br>不得不说,吕范还是有点本事的。</br>太史慈的情况与他预料得差不多,泾县之中的士卒已然是强弩之末。</br>如果不是太史慈这个领兵大将有着强大的威望,这些士卒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