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术看来,儿子袁耀虽然有统兵之能,可到底还是太年轻了,不懂得如何用人。</br>就比如说像杨弘这样的人才,足智多谋,自己就得对他言听计从,把政务交给他处理。</br>陈兰、雷薄勇冠三军,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就要让他们率军出征,为自己斩敌破阵。</br>刘勋乃大将之才,对袁氏的忠诚无与伦比。</br>袁术就要给刘勋兵权,让刘勋手握重兵,为袁氏镇守一方。</br>唯有这样用人,袁氏基业才能稳固。</br>袁术深知,必须依靠这些人才,才能更进一步,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br>可袁耀倒好,竟然把刘勋给斩了,让袁氏折去一臂!</br>袁术顿时觉得,不能再让袁耀这么折腾下去了。</br>袁术已经想好了,这次把袁耀带回来之后,就下了袁耀的兵权,不再让袁耀统兵。</br>自己亲自化身老师,每天好好教导袁耀如何识人用人。</br>而且要尽快称帝,封袁耀为太子,悉心教导。</br>等自己坐上十几年皇位,江山稳固之后,再慢慢给袁耀放权。</br>到那时候袁耀也成熟了,做事还能让自己放心一些。</br>袁术的想法非常好,可陈兰、雷薄二将却面面相觑,迟迟不敢接令。</br>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二人,根本不是袁术心目中的绝世猛将,没有冠绝天下的武艺。</br>袁耀公子敢斩杀刘勋,那可是个狠人啊!</br>他们两个怎么能保证,自己去捉袁耀的时候,不被袁耀给杀了?</br>如果袁耀把他俩也斩了,主公应该也会不轻不重的责罚几句。</br>那样的话,他们二人可就太冤了!</br>就在二人犹豫应是不应的时候,袁术谋臣阎象出列道:</br>“主公,臣以为,现在不可将景耀公子唤回。”</br>袁术沉着脸对阎象问道:</br>“为何啊?”</br>“如今黄巾肆虐庐江,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br>倘若黄巾因此攻下庐江,主公的损失就更大了。</br>况且刘勋将军为何被杀,还有待商榷。</br>公子说刘勋谋反,未必是空穴来风。”</br>听了阎象之言,大将乐就当即便出来反驳道:</br>“阎公此言差矣!</br>刘勋将军为主公镇守庐江多年,劳苦功高。</br>他对主公的忠心,我们都看在眼里。</br>你怎么能凭公子一面之词,就断定刘勋将军谋反?</br>此事定然是公子斩杀刘将军之后找的借口。</br>刘勋将军都死了,你还让他蒙受这样的不白之冤吗?</br>我们的要求并不多,只是让主公为刘勋将军平反,让公子为杀害刘勋将军之事道个歉。</br>难道这样也不行吗?”</br>乐就之言,代表了袁术麾下大部分文武的想法。</br>刘勋有没有造反,他们也不太清楚。</br>可袁耀擅自斩杀刘勋,那就不行!</br>这个先例不能开,若是开了此例,他们岂不是要人人自危?</br>必须团结起来,让主公惩治袁耀!</br>阎象继续道:</br>“吾也没说刘勋将军一定谋反,只是说此事有待商榷。</br>如果袁耀公子能拿出证据来,证明刘勋谋反,那刘勋就该杀。</br>反之,若公子拿不出证据,我也支持主公对公子进行惩戒。</br>可不论如何,抵御黄巾,都是我军最重要的事。</br>就算要惩戒公子,也要等公子击破黄巾以后。</br>此乃臣肺腑之言,请主公明鉴!”</br>经阎象这么一劝,袁术的怒火也消了不少。</br>阎象说的那两点不无道理,自家儿子不是嗜杀之人。</br>耀儿杀刘勋,肯定会有他自己的理由。</br>最重要的是,黄巾贼必须要打退,要不然整个淮南不得安宁。</br>黄巾在淮南闹腾,对自己称帝极为不利!</br>袁术抓起放在一旁的玉玺,小心翼翼地摩挲了起来。</br>抚摸玉玺,能让袁术心境平和,想事情也会更加条理清晰。</br>“仲宇先生所言不无道理。</br>也好,那就让耀儿先退黄巾。</br>至于其他的事,等耀儿回来再问吧。”</br>大将张勋对袁术道:</br>“主公若是不管不问,岂不是任由公子擅杀大将?”</br>“那当然是不行了。”</br>袁术摸着玉玺,说道:</br>“就由杨弘起草一封书信,斥责耀儿。</br>告诉他,我对他的行为很不满。</br>待击退黄巾之后,耀儿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br>袁耀在庐江,很快就收到了骷髅王老爹的书信。</br>可他根本就没当回事。</br>老爹耳根子软,不抗忽悠。</br>那些世家出身的文武们忽悠老爹一通,老爹就会发怒。</br>可等到自己回寿春之后,再重新忽悠老爹一番,老爹就觉得自己的话有道理了。</br>这都是基本操作,袁耀早已习惯。</br>袁耀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演一场大戏。</br>演这场戏给淮南士族们看,也给天下诸侯看。</br>张宁率十万大军,距离舒县五十里处下寨。</br>这十万大军可是真刀真枪的精兵,整个庐江的士族都看在眼里。</br>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群黄巾贼的装备极好。</br>都穿着明黄色的战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