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358章 公子觉得刘使君如何?

赵云沉默不语,在仔细思索袁耀所说的话。</br>过了好一会儿,赵云才说道:</br>“话虽如此,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汉的百姓,也都是天子之臣。</br>既为汉臣,岂可背弃大汉?”</br>袁耀笑着反问道:</br>“当年高祖乃是大秦之臣,岂可背弃大秦?”</br>此言一出,赵云顿时感觉大脑CUP要烧了。</br>袁耀公子说得对啊!</br>自己一直想要效忠大汉,可大汉当年不也是从秦人手中夺过来的吗?</br>袁耀继续道:</br>“百姓之所以背弃大秦,跟随刘邦一起让大汉兴盛起来,不是因为他姓刘。</br>而是大秦暴虐,让百姓民不聊生,百姓不得不反。</br>如今汉之天下,与当年的大秦又有何异?”</br>“自桓灵起,天子卖官鬻爵,士族横征暴敛。</br>天子纵容十常侍、大肆任用奸佞之徒。</br>以至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br>四海之内民怨沸腾,百姓揭竿而起,想要推翻此暴虐之朝。</br>这样的大汉,真的是子龙想要效忠的大汉吗?”</br>袁耀的话,赵云似是听进去了,坐在石凳上若有所思。</br>袁耀突然提高声音道:</br>“子龙,天下非汉之天下,非刘之天下!</br>乃天下人之天下也!</br>天下没有大汉,没有刘姓天子,百姓还是百姓。</br>子龙心中最在意的,究竟是百姓,还是天子?”</br>“若是子龙在意百姓,便投到吾麾下,与我共图大业。</br>如果子龙在意的是天子,便离开金陵吧。”</br>赵云想了想,对袁耀道:</br>“公子所言,令云醍醐灌顶。</br>对于公子救天下百姓的志向,吾实向往之。</br>只是云心中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请公子解惑。”</br>“子龙请讲。”</br>赵云轻声问道:</br>“公子觉得刘使君如何?</br>刘使君身为大汉宗亲,想要匡扶汉室,也想拯救百姓。</br>他的志向,究竟是对还是错?”</br>袁耀认真地看着赵云,说道:</br>“刘备刘玄德…</br>我觉得他是天下难寻的英雄豪杰。</br>刘备此人对兄弟至诚至义,亦是仁爱百姓之主。</br>他若能实现心中的志向,实乃百姓之福。</br>但是…</br>刘备的起步太慢了,他想要实现心中的夙愿,太难了。”</br>“吾与刘备一样仁爱百姓,一样想救万民于水火。</br>但我们的起步不同,能做到的事也不同。</br>我大陈雄踞淮南、扬州之地,兵精粮足,百姓富庶。</br>麾下谋臣数百,能征惯战之将不下千员。”</br>“我大陈这等实力…</br>天下诸侯之中,唯有袁绍、曹操可堪与我比肩。</br>而刘备呢,除了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的兄弟之外,他一无所有。</br>如今更是寄人篱下,蛰伏在曹操麾下,连自由都没有。</br>恕我直言,就算子龙投奔于他,一身武艺也很难有用武之地。</br>子龙跟着刘备颠沛流离,或许到最后还是一场空。”</br>“同样的英雄豪杰,同样的胸怀大志。</br>因为起点不同,最后能成就的事业也不一样。”</br>袁耀看着赵云的眼睛,轻声道:</br>“子龙,刘备想要匡扶汉室,太难了。</br>就算他最后能成,百姓也要多受数十年的战乱之苦。</br>子龙又于心何忍?</br>刘备救不了百姓,我可以。</br>你愿意跟着我,救万民于水火,打造出一个比大汉更加强盛的盛世天下吗?”</br>比大汉更加强大的…</br>盛世天下?</br>袁耀描绘出的未来,赵云心中十分向往。</br>同时他也清楚,袁耀所言皆是实事,没有丝毫贬低刘备的地方。</br>甚至在言语之中,不乏对刘备的欣赏。</br>可就如袁耀所说,刘备的起点太低。</br>仅凭汉室宗亲和仁义的名声,或许能够成事,却不足以拯救天下万民。</br>赵云之前明知如此,却依旧要投刘备,是因为他没得选。</br>他也有一颗仁爱之心,必须要投仁义之主,才与自己的理念相符。</br>曹操、袁绍、甚至公孙瓒,其实都非赵云心中明主。</br>可袁耀不一样。</br>袁耀与刘备一样仁爱百姓,大陈百姓的生活,赵云都看在眼里。</br>放眼天下,就没有比大陈更加富庶之地。</br>也没有如大陈百姓这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不用为生计发愁的百姓。</br>如果天下的百姓,都能如大陈百姓这般安居乐业,那赵云心中的盛世就真的实现了。</br>只要百姓能过得好,天下是姓刘还是姓袁,又能有何区别?</br>想通了这些,赵云豁然开朗,对袁耀拜道:</br>“公子一席话,对云如醍醐灌顶。</br>直到今日云才明白,我要走的路究竟是什么!</br>公子若是不弃,赵云愿拜公子为主!</br>为主公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誓死效忠主公!”</br>“子龙,快起来!”</br>袁耀心中大喜,连忙将赵云扶起。</br>虽然招揽赵云的过程稍有曲折,可结果终究是好的。</br>而且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