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411章 坊间秘闻

“一人内斗,孤就杀一人。</br>十人内斗,孤就杀十人!</br>就算把麾下的谋士杀光了,也比他们胡乱行事要强得多。</br>到时候自然会有人,顶替他们的位置。”</br>曹操此言一出,帐中的谋臣们心中都是一寒。</br>自家主公真不是开玩笑,如果他们像袁绍谋臣那般肆意妄为,主公是真敢杀啊!</br>也正因他们了解自家主公,才会兢兢业业的做事。</br>自家主公赏罚分明,自己怎么做的,他都会看在眼里。</br>荀攸对曹操道:</br>“袁绍军这种混乱,至少会持续一年。</br>今年这一战应该打不起来了。</br>主公可留一良将镇守于此,率军撤回许都。</br>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粮草,让将士们养精蓄锐。</br>为明年与袁绍开战做准备。”</br>曹操点点头,说道:</br>“嗯,公达言之有理。</br>既如此,咱们就走吧。”</br>曹操和袁绍从小玩到大,袁绍会如何行事,曹操心中有数。</br>平心而论,袁绍很聪明,也很有气度,甚至很有谋略。</br>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喜欢犹豫了,做事瞻前顾后。</br>一件事摆在袁绍面前,袁绍会犹豫很久,才下决定。</br>很多时候袁绍都把好事犹豫成坏事,到了不得不为的时候,才能下定决心。</br>就袁绍谋臣这种混乱,也够他犹豫一年了。</br>曹操回许都后,袁绍果然没有出兵进攻,前线大营在曹仁的坚守下固若金汤。</br>其实也不用曹仁坚守,就袁绍这种消极作战的态度,拴条狗都能守住。</br>曹操回许都后,荀彧对曹操禀报许都之事。</br>政务都处理差不多了之后,谋臣董昭又单独对曹操道:</br>“主公,近日坊间有两件秘闻,臣觉得有必要告知主公。”</br>曹操问道:</br>“秘闻?</br>什么事?”</br>董昭对曹操答道:</br>“这第一件秘闻,是有关星宿玉牌之事。</br>扬州袁耀发动江湖武者的力量,在整个大汉搜寻一种星宿玉牌。</br>这玉牌分为白虎玉牌和玄武玉牌两种,每种七片。</br>袁耀寻找这种玉牌,也不知是何原因。”</br>“嗯?</br>袁耀?”</br>听董昭说起星宿玉牌,曹操并没放在心上。</br>可听到袁耀的名字,曹操瞬间就重视起来了。</br>江湖武人搜寻宝物,本不是什么稀罕事。</br>那些江湖武者就像有毛病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某种武学秘籍或是神兵利器展开厮杀。</br>这种行为,在曹操看来是无比可笑的。</br>得到武学秘籍又如何,有神兵利器又如何?</br>武功再高,比得上军队吗?</br>再强的武者,派一队军马过去也能诛杀。</br>所以真正重要的东西,其实是权力。</br>那些武人所追求的所谓宝物,在曹操看来都是垃圾。</br>哪怕是江湖上的顶级武者,对曹操而言,也和路边抢食的野狗没什么区别。</br>曹操年幼时,也曾听过什么剑魔、枪神的名号,他那时候就对这些名号嗤之以鼻。</br>不过是好勇斗狠的匹夫,根本不值得他曹操关注。</br>可袁耀不同,曹操在袁耀手里吃过亏,知道袁耀比猴还精。</br>袁耀想要的东西,那一定是好东西。</br>自己虽然不知道那所谓玉牌有什么用,可是也不能白白便宜了袁耀。</br>总之袁耀想做的事情,曹操不知道便罢了。</br>若是知晓,肯定要想办法阻止。</br>曹操沉吟片刻,对董昭道:</br>“你也派些人,寻找这些星宿玉牌。</br>重金收购啊,别舍不得钱。</br>找到了,就给孤拿过来。”</br>董昭躬身应诺道:</br>“唯。”</br>曹操眼中依旧充满疑惑之色,说道:</br>“奇怪,为何袁耀要寻白虎、玄武两种玉牌。</br>如果有这两种玉牌,那么青龙、朱雀二宿的玉牌也会有。</br>袁耀为何不寻此二宿?”</br>董昭也是一头雾水,对曹操道:</br>“这个…臣也不知。”</br>曹操摆了摆手,说道:</br>“罢了,你先去寻这玉牌就好。</br>那第二件秘闻是什么?”</br>董昭答道:</br>“第二件秘闻,与衣带诏有关。”</br>呦呵…新鲜!</br>什么星宿玉牌、衣带诏,都是曹操没听说过的新词汇。</br>曹操就不明白了,自己刚刚回到许都,怎么会有这么多新鲜事?</br>难道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吗?</br>“这衣带诏又是何物?”</br>“主公,衣带诏不过是一种传言罢了。</br>比之袁耀寻觅的玉牌,还要更加虚无缥缈。</br>民间百姓有传,说天子写下一道血书,藏在衣袋里传出宫外。</br>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讨国贼。”</br>曹操听了董昭之言,面无表情。</br>天子血书,讨伐国贼…</br>这国贼是谁,还用说吗?</br>过了片刻之后,曹操开口道:</br>“不过是子虚乌有之事,不必当真。”</br>“丞相所言极是。”</br>“你去吧。”</br>“臣下告退。”</br>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