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暂时说服了大多数的股东,但也有一些股东表示对这些没有兴趣。
这很正常,在这个年代中有钱的人们往往做实业的更多,他们不喜欢这些金融行为可以被理解。
特别是不久之前的金融灾难还在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人畏惧很长的时间。
对于这些不愿意投资的人,林奇结束了他们的协议,把一百万还给了他们——
有做空每时每刻带来的利润,现在林奇又不缺钱了。
这些人离去之后,他们手中的股权得以充分的释放,那些愿意尝试着和林奇一起来经营这家投资公司的人们,则开始吃进这些股权。
包括林奇手中额外释放出来的,他把个人的持股缩减到百分之四十,释放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出来。
同时林奇把这些股权按照公司市值两亿五千万的价格释放出去,有些人可能对这个价格有些异议,但不要紧,林奇愿意和他们签订对赌协议。
如果公司市值能在今年之内超过两点五个亿,那么他们不仅要按照这个价格对林奇的释放的股权进行收购,同时还额外要拿出一些自己总持股的百分之十,重新无偿赠送给林奇。
这笔买卖看上去好像吃亏了——
如果不按照最初的计划给这些人股份,或者不用明日之光收购每时每刻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那么林奇就能净收入六七千万。
并且他用这笔钱再加上一点自己的钱,就能换来每时每刻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差不多也就是市值至少两个亿的股份。
他的盈利应该是两亿。
但现在他做的这些让自己赚到的似乎并不多,入手的五千万现金之外,还有价值一个亿左右的股票,这看起来他亏损了五千万。
可实际上这笔交易并不能这么去算。
因为这些股东本身,就是一笔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财富。
每时每刻曾经用每年一百万的价格来邀请这些富豪们为每时每刻打软广告,比如说在各种场合使用带有每时每刻标志的柯乐芙,或者称赞它的美味。
这么看来,这些富翁至少值一百万。
如果再加上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内的影响力,号召力,对行业的控制力,那么每个人本身就值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快速孵化园并不是把一些质量难以确定的机构放在一起进行孵化,孵化园是把那些可以人工催熟的创业企业放在一起,进行人工的催熟。
这一套其实用“内循环”就能解释的清楚,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再到半包销制度,多个行业领域的配合才有可能创造真正的财富神话。
随着日后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获得成功,林奇也将赚到更多的钱。
送走了那些看起来非常优雅,实则如豺狼一样的资本家绅士们,林奇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思考着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一切事情。
想要破开必死的局面,从一开始就不能在联邦内部寻找发展的机会。
固化社会结构已经容不下新生代的大资本势力,凶狠的竞争让林奇根本不具备成长的空间,于是他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从外部获取成功再转回国内发展。
看上去他的发展还在快速向前,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
再往上,就要触及到一些传统财阀,大资本家的利益,研究所拆分就是最显着的例子。
那些军工集团利用资本社会的资本规则要持股他的公司,他又不能拒绝,一旦这些竞争对手,把他视为最大威胁的竞争对手掌握了他公司的股份,他往后的发展就非常的困难了。
那些人都不必做什么,只要不断驳回他所有的项目,拒绝立项就能让他寸步难行,而这恰恰是这些大资本势力最常用的手段。
财团,财阀,大资本家,在联邦这场资本游戏中永远掌握着先手,他们制定了各种让他们占据优势的资本游戏规则。
像是强迫上市和强行接受投资,都是这些人的鬼把戏。
只要想在联邦玩这场游戏,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包括他们自己其实也是这样。
唯一的区别可能是他们发展起来的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太多的对手,不像是现在,各行各业其实都趋于相对饱和,到处都是竞争对手。
不破局,就永远很难发展成为联邦真正顶级的资本力量,林奇选择了开辟一条新路的同时,加速抱团。
投资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当,大量的现金流,高回报率,低税率,都是它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
按照联邦法律的规定,金融投资所得并不需要交税……真他妈的荒诞又滑稽!
这就具备了腾飞的基础,加上大量的利益群体围绕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天然的,以他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就算那些大财团想要阻止发展起来,也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至少他们得先搞定那些股东,然后再搞定他。
只要是在规则内的进行博弈,他认为自己不会输给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