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烽火之铁血雄师 第199章 阵地与小炮

天未大亮,九五六团的全体官兵即动作了起来,以国防工事为核心的主阵地上,四处可见挥舞铁锹和镐头的广东官兵在挖土扛包,加固工事。

公路附近那一排排隐隐绰绰的树木全都遭到了官兵们的毒手被砍伐一空,又用绳子和铁签捆绑成串被拉上位于高地的主阵地,成为了保家卫国的构工材料。

一箱箱或产自广东石井兵工厂,或产自国外,或产自金陵兵工厂的七点九二毫米步机枪弹,手榴弹,八二迫击炮弹被士兵们整箱整箱的搬进了高地上的弹药储存所里。

主阵地上,原本孤零零,冰冷无比的轻重机枪射击碉堡之间,又多出了许多沙包和土袋,积土,圆木构成的土木结构碉堡工事,这些土木结构的碉堡工事又和那些只有正面射击口的混凝土工事不同,其上下左右全都开设了大小不一的射口。

除去这些新增加的碉堡工事,那些混凝土碉堡和交通壕的改造工作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在广东官兵之中,亦夹杂着不少特务营的官兵,虽然天还未大亮,可要区分两者亦是十分容易,广东官兵全部头戴从英国购买的托尼式扁平钢盔,士兵都配备斜跨式的长条子弹带,而特务营的官兵头戴德国造m35钢盔,身穿何炜设计的草绿色战术背心。

如果细看这些新增加的工事和原有混凝土国防工事的改造措施,其实颇有当初何炜在忻口作战时的神韵,特别是那些新增加的土木工事,完全复制了何炜在忻口作战时精心构筑的工事。

“弟兄们,把铁丝网照着这个法子装在碉堡射击口的里面,横着来两道竖着来两道,弄成一个网子,一定要绑牢了。”

在一处混凝土重机关枪工事前,特务营步兵第一连的上等兵陈阿大正蹲在机关枪工事的射击口前,手拿着一捆铁丝网为面前的一众官兵演示射口铁丝网的捆扎方法。

这一射击口铁丝网便是在碉堡的射击口处布设横竖纵横的铁丝网格,最初是何炜在忻口时搞出并在第六连内推广的构工窍门,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忻口的步兵第十六联队因为这小小铁丝网丢了性命的可是至少有三位数。

为了全面改造加强这些工事,何炜把特务营内原第十师,也就是从忻口开始就跟着自己的老兵全抽了出来,分成了若干小组指导广东部队的官兵加强改造工事。

而陈阿大正是其中之一,他现在的军衔是上等兵,可一個多月前,他还只是第十师的一名二等兵,在忻口战场跟着何炜一路打生打死,他所在的步兵班十四人活到现在的只有他和所在班的下士副班长,特务营成立后被提升为了上等兵。

而围在陈阿大身边的,则是九五六团一个步兵连的全体军官和军士班长,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听取他讲述的内容。

“兄弟,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在机枪射口上加铁丝网?”

一名广东上尉开口问道。

陈阿大挺了挺胸脯,并没有说话,而是将草草布置好的铁丝网用钢盔顶在射击口处,随即从身上的战术背心中拿出了一颗巩造长柄手榴弹,正对着射击口的方向后退了十几米,而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投出了手榴弹,如此近的距离手榴弹自然是准确的丢到了射击口处,然而,却被铁丝网给挡住甚至弹飞。

无需多言,陈阿大的实际演示已经说明了一切,周围的广东官兵也都明白了这东西的功用,一名少尉不住的赞叹道:“这东西虽然不比枪不比炮,真打起仗来可是能救命的。”

余下的官兵亦是啧啧称赞,自然也将这一简单好用的构工技巧学到手,在阵地上,像陈阿大这样的特务营官兵有许多,他们有的在教授射口铁丝网的布设技巧,有的在实地讲解新式飞雷炮的构筑方式,有的在手把手的给广东官兵们演示如何用手榴弹和树叶改造鹿砦,还有的在指导广东官兵们构筑先进的土木碉堡工事。

特务营的老兵作为老师,在何炜的授意下自是竭尽全力的传授教导,而广东官兵们也是学的认真,这些由何炜在忻口会战中首创的构工技巧和新式“火器”,进一步被特务营发扬光大,扩散到了整个阵地,辐射到了整个九五六团。

而这些东西又将被第九五六团的官兵在未来的战斗乃至于数年的抗战中继续辐射到其他部队,最后产生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会有大量的日军因此而葬身异域。

“预备,放。”

轰-咣

阵地上亦有持续不断的炮兵射击口令,炮声以及钢铁扭曲的声音传来,特务营炮兵连的两门四十七毫米战车防御炮以及配属的陆军装甲兵团战车防御炮排的两门三十七毫米战车防御炮在何炜的授意下被拉了上来,开始对那些没有碉堡钥匙且十分坚固的碉堡门锁开火射击。

所有战车防御炮都被拉到了距离目标一百米的距离内开火,命中率极高,射出穿甲弹的存速和穿甲威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几乎是一发即命中,命中即击穿,而随着一个个碉堡门被击穿,还有此起彼伏的欢呼雀跃以及与之相反的叫骂和无奈,欢呼雀跃自然是广东官兵门看着自己用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