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非遗传承人 笫108章 非遗

找了个卡座坐下后,看着大厅里几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中,好多人对着墙壁的农家物品发呆。金华斌指了指其中的两人轻声地对苏月红说道:“你看,这两人热泪盈眶呢。必然是想起了知青时的往事,做生意卖的不是食品,而是情怀,这次,我兄弟的投资算是投准了,比彩石雕刻易赚钱。”

服务员穿着以前村里人常穿的带小圆点的土布做的衣服,用同样材质的土布头巾包着头,拿着菜单用土话招呼着客人。两人点了半只土鸡、一份黄精炒肉,一份黄花菜。项海星刚好在酒店,过来敬酒道:“过来为什么不跟我打个招呼,服务员,他们俩的费用全免了,记我的账上。”

他请了杯酒后,不往声地感谢道:“我们的生意还在于你们论坛的宣传,它的威力比传统的在街上拉广告灵验多了,你看,现在,自驾的游客们纷纷拿着地图主动找上门的生意占了我们酒店的近一半,我正准备再办个住宿业务。”

旅游+论坛,看样子我们的定位是对了。项海星敬完酒后走了,苏月红对金华斌说道:“问你一件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没有接触过?我几乎忘了,在与娄宏娟交流时,她曾提出过无骨花灯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是宣传的另一个亮点。另外,你开车往回走的时候,我从车窗里往外看,看到另外有几个无骨花灯的工作室,不日,可以去采访一下,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内容更丰富。”

“听说过,分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等级别,总感得我们仙居只是一个县,这个距离我们比较远,所以,具体指什么不清楚,百度一下?”他边说边打开手提电脑。

百度上,赫然地写着,非物质遗产的特性,

一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也兼顾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

二是“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三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四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

五是“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保护”一词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非遗”的未来,同样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

六是:“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非物质的无形的遗产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

看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他说道:“花灯列入非遗,这个题材可比它上邮票的题材要热门多了,有太多的内容可以挖掘,我们先核计核计,为论坛进一步火热作好准备。”

她用手支着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往近处说,就存在着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非遗”的留存、申报乃至保护,都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还有当地政府的助推,使得申遗工作变成了本地的广告、旅游的宣传、增值的途径。“非遗”的申报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商品化的过程、去神圣化的过程、从文化常态中剥离的过程。”

“所以说嘛,论坛抓住了这个题材,就会有大量的粉丝注册参加讨论。”他得意地端起一杯酒说道:“非遗”自身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命力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现代的保护就成了对“非遗”的临终关怀。现代化的冲击,商品化的影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当一个文化项目被装进保护的温室里,供后人从外部考察、观看、品味的时候,也许已经是一种凭吊了!”

“老大,这道理太高大上了,我们还是安安稳稳做好自个的论坛,明天再去皤滩走一次,补充釆访路过时看到的花灯工作室。”苏月红夹起一块鸡肉吞进肚中,嗒吧着嘴说:“你还别说,这菜做得还真个地道。”

第二天,苏月红独自驾车来到皤滩,制灯的工作室位于古街的88号,是王兰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