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县衙被倭寇首领平八郎占据后,成为倭寇在太平县城的大本营,太平县衙得以躲过损毁之劫,又因倭寇撤退的仓促,来不及放火烧毁,太平县城又躲过了大火之劫,除了被倭寇弄的脏乱不堪外,保留基本完好。</br></br> 朱平安进入太平县衙后,带人将县衙里外打扫了一遍,当做幸存百姓的临时营地。</br></br>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巡查,各小队发现漏网倭寇六人,这六个倭寇都是伤口感染、一息奄奄、连动也动不了,被倭寇当做累赘丢弃在一个破房子里等死,巡查小队按朱平安之前的命令,将他们枭首用石灰腌制,身体焚烧处理。</br></br>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搜救,各巡查小队还解救了很多幸存百姓,共有一千零九十一人。</br></br>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因为倭寇破城前,县城内越有常住人口两万人。</br></br> 现在只剩下了这不到一千一百人了!十不存一!</br></br> 众青壮亲眼目睹太平惨案后,对朱平安愈发的敬服了,若非知县大老爷御倭寇于靖南县城外,不然他们靖南县人就跟太平县人一样十不存一了。</br></br> 安顿幸存百姓,清理县城,布置防御......因为倭寇在太平县城杀害了太多百姓,几乎满城尸体,朱平安将预防瘟疫工作作为了重中之重,指挥众人安葬掩埋遇害百姓,清理县城街道卫生,杜绝瘟疫滋生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严令禁止饮用生水,必须煮沸后方能饮用,防止病从口入;下令将青蒿、艾草等预防瘟疫草药用热水蒸煮,令众人用蒸煮水沐浴,做好个人卫生。</br></br> 朱平安像个陀螺一样,没有一刻空闲。</br></br> 一直到太阳西斜,朱平安才终于有时间在城墙上吃了午饭。</br></br> 朱平安布置完城墙防御,回到县衙,刘大刀拿着一颗县印过来向朱平安禀告,“公子,在打扫县衙时,二狗子在茅房发现了县衙大印,现在已经洗干净了。”</br></br> 刘大刀禀告完,将县衙大印展示给朱平安看。</br></br> 太平县印是铜做的,经年累月都氧化了,黑不溜秋丑不拉几的,不值什么钱,倭寇看不上眼,为了羞辱大明官府,便将县印丢到茅厕里了。</br></br> “嗯,果然是太平县印。二狗子找回太平县印有功,回头赏银十两。”</br></br> 朱平安仔细看了两眼,确认是太平仙印无疑,不由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抹弧度。</br></br> 有了这颗太平县印,自己抢功的最后意思隐患也消除了。</br></br> 不仅是找回了太平县印这颗权威象征,而且也将朱平安驰援太平的手续补齐了。</br></br> 大明律例规定:“禁止地方官随意离开辖区”。就在嘉靖年间,也就是十年前,都察院还专门发了一个行政公文:“各处抚民兵备等官,皆有地方责任,不许越境迎送参谒,有妨职务,违者听抚按官参劾”。</br></br> 朱平安身为靖南知县,作为靖南县的父母官,负有地方责任,是不得随意离开靖南的。若是随意离开靖南,朱平安就是违法,是会被弹劾的,而且一弹一个准。</br></br> 举个栗子。</br></br> 宋朝有一位名叫陈后山的官员,他是徐州地方官,这个人也是一个诗人。他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狂热粉丝,可以说是古代比较疯狂的追星迷了。有一日,苏东坡被贬谪杭州为官,在徐州为官的陈后山听说了后,便离开徐州专程跑到江苏南京去等苏东坡,就为了见偶像苏东坡一面,最终他得逞所愿见了苏东坡。不过,乐极生悲,陈后山的同僚听说了后,就向上司揭发检举了陈后山,最后陈后山被撤职免掉了官职。</br></br> 朱平安离开辖区靖南县,驰援太平县,是存在私自离开辖区的隐患的。</br></br> 不过,律例也不是一律禁止离开辖区。有些特殊情况是可以离开辖区的,比如追剿江洋大盗,知县追剿缉捕江洋大盗的话,是可以暂离辖区的。</br></br> 根据大明律“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倭寇可比江洋大盗危害大多了,追剿缉捕江洋大盗都可以暂离辖区,那么追剿缉捕倭寇自然更可以离开辖区。</br></br> 这一伙倭寇进犯我靖南辖区,被我率众击退,流窜至太平县城做案。</br></br> 故而,我朱平安有管辖权,所以率众至太平县击倭!</br></br> 不过,若是有心之人非抓着律令死抠字眼,不按“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解释的话,也是有一定隐患的。追捕江洋大盗可暂离辖区,但倭寇并非江洋大盗,不得擅离辖区。</br></br> 现在,有了这一颗太平县印,朱平安就可以将这一丝隐患也给消除了。</br></br> 朱平安在县衙内堂,铺了笔墨纸砚,用左手持毛笔,以太平知县的名义和语气,向靖南县知县也就是自己,写了一封请求发兵救援太平县的求援信。</br></br> 写完之后,朱平安吹干墨迹,用一块布垫着拿起太平县印蘸了印泥,在求援信上盖上了太平县印。</br></br> 朱平安之所以用布垫着太平县印,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