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同行》在威尼斯展映的效果非常好。
虽然这部电影不是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电影,但也成功在展映当天结束后,于翌日登上了一些场刊的影评栏。
或许是因为张国榕本身在欧洲的名气加持吧,大多数影评人都给了这部电影一个还算可以的评价。
当然,是从商业片的角度给出的评分,并不是拿来和主竞赛单元的文艺片做对比。
考虑到他是演员转行导演,就算是转化商业片导演,作为非科班出身的选手,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已经很不错了。
也因为部份场刊给出的好评,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持续在丽都岛各电影院小批量展映的《与神同行》,也还算蛮有人气的,场场都能有半数以上的上座率。
光影时代跟团的销售部门负责人,也陆陆续续接到了一些亚洲和欧洲片商的邀请,洽谈这部电影的发行权买断事宜。
就和中影每年都要在欧洲三大采购一番批片一样,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商每年也会来买不少华语片的。
今年显然《与神同行》就是比较热门的款式了。
这种以整个亚洲各国都熟悉的文化基础,结合时尚流行的包装与创意、华丽的特效和韩国擅长的亲情催泪剧情,充分将传统文化与年轻品味合为一体的商业电影,至少在亚洲各国还是蛮畅销的。
韩国、越南、柬埔寨、印尼、文莱、泰国等东亚小国,最迅速的就和光影时代达成了发行权购买合同。
欧洲各国后续也迅速跟上。
各国的单价都不贵,平均下来一个国家也就花了几万美元,就将这部电影的本国发行权收入囊中了。
展映三天,销售额加在一起就差不多有个200万美元了。
而听闻这个数字的吴渊,也难免感叹,靠着卖版权就赚的盆满钵满的时代,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倒不是版权不好卖了,而是这价格对现在的内地电影来说,真有些不值钱了。
放过去,一部文艺片如果能够靠着在海外卖两百万美元的版权费,那已经赚麻了。
毕竟可能拍摄成本连200万人民币都没有,四舍五入这就是十倍利益了。
当年吴渊的《彗星来的那一夜》卖了255万美元,他都感觉赚疯了,两辈子加起来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可现在《与神同行》卖了200万美元,这数字却还不到这部电影成本的十分之一,更别提赚钱了。
没办法,现在内地电影行业大量热钱涌入后,做电影的成本明显提高了很多,哪怕是最普通的文艺片,以前几十一百万就能拍出来的,现在普遍也要花个两三百万了。
像吴渊当年那样,花三十万就拍出一部电影的情况,现在基本不可能再发生了。
时代变了!
《与神同行》虽然号称是奇幻、魔幻大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的特效镜头并不多,只有《地心引力》的十分之一而已,主打的还是一个情感戏。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的预算也高达一个亿,最终实际制作完成花了8400万,如果加上接下来宣发的费用,成本破亿是肯定的了。
在这1亿成本面前,200万美元的海外版权销售成绩,真的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就算接下来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展映,这部电影最终估计也就只能卖个四五百万美元,勉强能收回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
除非像《李文》和《三峡好人》那样,拿下重磅的金狮奖,不然想要卖上千万美元是不可能的。
不只是《与神同行》,就在《与神同行》威尼斯展映的第二天,《画皮2》也同样在威尼斯举行了展映活动。
陈凯戈在欧洲的名气,同样丝毫不逊色于张国榕,再加上《画皮》的IP开山之作是吴渊拍的。
当年《画皮1》在欧洲就卖过一轮版权,在欧洲主流国家都上映过。
欧洲的观众,对这部来自神秘东方的魔幻电影,还是挺感兴趣的。
就像华夏人对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充满神秘感一样,欧洲人对华夏神话也挺好奇的。
毕竟对欧洲观众来说,华夏的神仙、妖精这种传说故事,可太新鲜了。
当年买了《画皮1》海外发行版权的电影商,大部分都回本了,甚至还小赚了一笔。
根据统计,《画皮1》在欧洲的总票房,差不多有个小一千万美元,而发行权买断才收了三四百万美元而已。
有这个赚到了的前作玉珠在前,这次《画皮2》在威尼斯展映后,自然也让来观看的欧洲片商蠢蠢欲动。
吴渊和刘一菲也参加了当天的首映。
和《与神同行》不同,吴渊是提前看过《画皮2》的成片了。
没办法,陈凯戈是有前科的,吴渊对他再放心,心里也难免有些打鼓。
这部片子刚拍完,还没有进行任何后期制作的时候,吴渊就已经看过了一遍陈凯戈拍摄的素材。
然后等到后期制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