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指望去,前方树木间确有一间大房子,遂自行过去,在窗外静听。
讲台上,一位五十余岁的中年文士正在讲课,其人身着宽袍博带,相貌清癯,身形瘦削,声音清朗,双目精光湛然,顾盼生辉。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此句何解?”
“回先生,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担心去世后他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称颂。”
“君子何以忧此?所忧者何名?”
“孟子曰,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所忧患者正是‘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此其所忧之故也。
所忧者非名利之名、非虚名之名,乃是仁德之名也,若君子籍籍无名,则仁德不传,不传则无以教化世人矣,此君子所忧也。”一学生起身答道。
“说得好!”众生抚掌赞道。
台上的先生也捻须微笑,能用圣人之言来阐述圣人之道,显然对《论语》《孟子》已有相当火候,道:“善。既如此,为何圣人又说‘不患莫己知’,岂非自相矛盾?”
众生哑然,“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不患莫己知”,前一句说君子忧虑死后名声不彰显,后一句又说不担心没人知道自己,意思恰好相反,关键都是孔圣人说的话,这如何解?
那先生正想解释,忽见门口出现一少年儒生,腰悬剑器,英气逼人,顿时闭口不言,上下打量了一眼。
众生一起望过来,都有些吃惊,这小子来听归去先生的课,竟敢迟到。
“见过先生,晚生贾宝玉,神京国子监监生,游学至此,久仰先生大名,特来求教。”贾琮笑着拱手进去。
众学子见他穿着精致,气度不凡,又听说是神京监生都不敢小觑,忙拱手还礼。
庞超道:“小友此举有些不妥,敝院从无旁听的规矩。”
贾琮笑道:“官场上还有破格提拔一说,求先生破格让我听一节罢。学生只听一节,过后绝不骚扰。”
说着走到第一排中间,挨着一个清瘦学子席地坐下,老实不客气把他的书扯过来,见是《论语》,忍不住笑道:“正好,《论语》我还知道几句。”
众生见他神色自若,谈笑随意,都以为他是学问深厚的过江强龙,一时竟无人说话。
庞超微微一笑,道:“好,小友既精通论语,就请小友谈谈方才那个问题的高见罢。”
“什么问题?”贾琮低声问旁边的学生,方才他虽听了半天,却是七窍通了六窍,只听到些之乎者也。
旁边那个学生只得替他复述一遍。
哪知贾琮下一句话却让他几乎喷笑出来。
“这两句话啥意思?”贾琮不耻下问。
那学生强忍着笑意,经义都不懂,你这就蒙童水平,也敢来听庞先生的课?见贾琮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只得又给他解释一遍。
“行了,明白了。这两句话你们都不明白,整天读的什么书?”贾琮笑道。
众生哪里伏气,纷纷道:“你连经义都不懂,还敢口出狂言?有本事你解来。”
贾琮举手道:“听着。圣人说君子怕死后没人知道,又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为何?
一句说的是死后,一句说的是生前,这么浅显都不明白?”
“譬如兄弟你,现在正是青春年华,你需要担心没人认识你么?不需要。为何?
因为你未来还有大把的光阴,说不定将来金榜高中,位极人臣,正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过若你运气不好,到老了一事无成,你就该担心死后没名声了。”
贾琮拍了拍“同桌”的肩膀,笑道:“我解的如何?”
众生嗤之以鼻,狗屁不通。
庞超笑道:“小友虽说的浅白,倒也有几分意思。”
“先生过奖,能与诸位贤达切磋学问,学生幸甚。”贾琮恬不知耻地道。
呸,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众生心中暗骂,凭你这半吊子,也敢谈学问二字。
庞超不理贾琮,续道:“方才那个问题,尔等下去深思,下次我再问。”
“是,先生。”众生道。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如何破题?”庞超道。
众人思索片刻。
一学子起身道:“名而实者,无之在于既没世之后,圣人岂得不疾乎?”
庞超道:“有其实而无其名,且繁琐累赘,不佳。”
另一人道:“圣人之名不彰,既身没之憾也。”
庞超摇头道:“无疾之意,漏题,不佳。”
又一人道:“圣人无名,则世之忧也。”
庞超摇头道:“君子之忧,非世之忧,无没世之意,偏题漏题,不佳。”
……
众人一连破了十七八个题,都被庞超否决。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