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炮兵学校野战教练场,一辆德国一号坦克疾驰在丘陵之上,卷起了滚滚扬尘。
战车中,戴着防撞战车头盔的何炜满头大汗,巨大的震动感从炮塔内的扶手处不断传来,跟后世的许多军事迷一样,何炜对二战的德军装备有一种天生的好感。
可惜,今天亲自乘坐这种德国造的早期轻型坦克算是给何炜心中的德军装备好好的去了去魅,怪不得德国人最早以制造拖拉机的名义秘密生产坦克,何炜坐着这玩意感觉还真和农用拖拉机没什么区别。
这车的车体采用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6-13mm,悬挂方面为每侧各1个主动轮、1个负重型诱导轮、4個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诱导轮和负重轮外端安装一根横梁和诱导轮连接,这根连接横梁支撑的减震弹簧起到车体中后部的减震作用,前部单独的负重轮由负重弹簧和液压减震器与车体连接,负责车体前部的减震用途。
这车采用的是连杆式的减震系统,使得这种坦克的减震和机动性能都很一般。
再加上车身尺寸设计得过于紧凑,让车内的乘员呆在里面很不舒服。由于驾驶员要从车体侧面的舱门爬进去,而车长则从炮塔上方进入,在舱盖关闭的情况下,车长的视野极差,这就造成车长大多时间都要将半个身体暴露在车外,刚才何炜费了好大力气才钻了进去。
何炜本想着让战车的车长跟自己一起坐在炮塔里,也顺便给自己讲解讲解,可一进去他才发现这战车炮塔的空间实在是太小,委实是容不下第二个人,唯有车体内锃亮的机械结构和真皮座椅才能体现出一点“德国制造”的特色。
炮塔里,何炜不时摆弄着像是小水管一般的mg13式轻机枪,这玩意倒是比自己特务营装备的苏罗通机枪更有几分mg34通用机枪的风采,不过也仅仅是外形罢了。
战斗性能上也差的很远,何炜只有暗骂德国人实在是不地道,据正在驾驶战车的军士所说,在购买这批德国战车时,果脯对该型车孱弱的火力也不怎么满意,故而向德国人提出要这批战车改装三十七毫米火炮的要求,或者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要改造成二十毫米机关炮。
可德国人却相当倨傲,表示中国只能买德军已经现役的一号a型坦克,国军又急需装备,所以果脯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据说,和这批战车一同购买来的,还有十五台被后世军迷戏称为山东孔夫子的sdkfz系列装甲车,而这批装甲车也和德军自用版本的有所差距。
何炜扣着已经被锁死的mg13机枪扳机,心中暗道自己在指挥时可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这批配属给自己的德国战车论及性能,充其量和日本人的九四式轻型装甲车差不多,如果遇上九四式轻型装甲车或者日本人的步兵还能呈呈威风,要是碰上装有火炮的九五式轻型战车或者八九式中型战车,那就得想点办法躲一躲了。
想起自己在忻口作战时的岁月,那时候仗着手里有战车防御炮和穿越者的固有印象,对日军的各种战车何炜是有颇多看不起,可现如今看来,日本人的战车,至少在现在,还是相当不错的。
“长官,要上坡了。”
忽然传来了车前驾驶员的喊声,何炜应承一声,随着战车发动机喷出一团黑烟,何炜乘坐的这辆战车应声而起,冲上了丘陵上的小坡。
在不远处,战车第三连的其余十几辆战车亦是在疾驰,何炜昨天在会议上放了话,说是第二天一定给战车连的军官拿出一份完善的步坦协同训练教程,
其实,当时很多战车部队的军官对何炜的“口出狂言”嗤之以鼻,都心想何炜不过一个军校十一期毕业不久的步兵科军官,在步兵科的本职学能学术上肯定是具有极强的造诣,但战车兵科嘛,哼哼,一个连战车都没坐过的步兵军官能提出什么厉害的训练操典?不过是年轻气盛罢了。
可没想到,何炜挑灯夜战之后,竟真的拿出了一本像模像样的步坦协同战术条例,将这些军校战车兵科出身的专业战车军官看的目瞪口呆,何炜前世当佣兵时对于步坦和步战协同的战术玩的不说是滚瓜烂熟,那也称得上是得心应手。
摩托化步兵连排如何展开,乘车时如何作战,如何突击,下车时如何攻击,在加强坦克时又如何进攻,遇到雷区时如何步坦配合通过,这些何炜自然倒背如流,何炜交给战车军官们的那本操典,就是他在后世步战协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年代战车的性能改进而成。
在炮兵学校的野战教练场上,战车第三连的三个战车排完全展开,其中两个战车排在前,每个战车排又以菱形展开,各排的五辆一号坦克,有三辆坦克以一百米的间隔排成一排,另外两辆坦克则在这三辆坦克的前后各一百米,而在各坦克之间,则是特务营步兵连的士兵。
特务营的步兵第三连被何炜配属给了战车连,而按照何炜的操典,在作战时,每一个战车排则需要一个步兵排配合作战,各坦克之间,步三连的士兵们忍着战车喷出的尾气,提着步机枪在军士们的指挥下发起猛冲。
而战车第三连的三个排,则也按照倒三角